-
一场外尔费米子发现的国际竞赛 | 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8月6日,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和香港揭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戴希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教授丁洪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发现方面的贡献”获物质科学奖。
陈晓雪 · 2025/09/02 -
三欧美学者因量子模拟开创性实验获2025年度墨子量子奖
2025年度墨子量子奖的三位获奖人Immanuel Bloch,Tilman Esslinger和Markus Greiner将量子模拟从概念推向了现实,确立了超冷原子作为探索量子多体物理中最深刻且最具挑战性问题的通用平台。
陈晓雪 · 2025/08/02 -
诺奖得主最新研究:东亚国家生育率为何断崖式下跌?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在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决定一个国家的生育率稳定还是剧烈下行,真正关键的变量并不是经济发展本身,而是文化、特别是性别分工的转变,能否匹配经济变迁的速度。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7/05 -
中国唯一受邀报告人潘建伟的量子梦想 | 黑尔戈兰2025
6月10日-14日,包括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约300名物理学家齐聚北海深处的黑尔戈兰岛,参加黑尔戈兰2025(Helgoland 2025)研讨会,庆祝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
陈晓雪 · 2025/06/25 -
对话图灵奖得主唐加拉:从阅读障碍患者到全球最快计算机的“幕后英雄”
高性能计算可以帮助弥合科学和外交之间的差距,即便存在政治差异,研究人员也可以一起合作,以达成一些建设性的、中立的、共享的科学目标。
2025/06/18 -
物理与政治 | 黑尔戈兰2025
6月9日-14日,约300名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的诞生之地黑尔戈兰岛举行庆祝量子力学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赛先生》编辑部抢得宝贵的一票,全程直击这一讨论会。在会议的倒数第二天,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会场发出宣言:国际化不应只是漂亮话,科学的价值不应被政治所左右。
陈晓雪 · 2025/06/14 -
专访丘成桐:中国本土的菲尔兹奖将在10年后出现
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宣布,中国将申请在2030年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为此他给中国数学界量身定制了一份蓝图: 2030年中国本土将培养出一批能够引领世界数学发展的数学家,2034年至少一人能够获得菲尔兹奖,实现中国数学的崛起。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