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辅文院士团队揭示:食性驱动大、小熊猫肠道微生物趋同演化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魏辅文院士团队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增进了我们对肠道微生物演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解,为阐释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了证据。
-
郑南宁:面对人工智能挑战,人才培养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在我们的星球上,生命诞生至今已有40 亿年,所有的生命是按照有机化学的规则改变或者进化,但是今天,由于人工智能出现,改变了这一规则。也就是说,我们今后有可能出现有机生命(就是我们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构造的无机智慧型的生命形式并存,生命可以根据计算机智能设计,超越原先有机化合物的限制。这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
-
病毒与人类爱恨交织的协同进化关系
目前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最终或将消失,或将变异成无害的“垃圾基因”进入人类基因组保存下来,在未来适当的时候,成为有用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服务于人体。这便是达尔文生物演化论和分子生物学给我们描绘的美丽新世界。
-
地球上最致命的12种病毒
人类在从古猿进化成现代人之前,就一直在与病毒做斗争。对于某些病毒导致的疾病,我们可以使用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来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并帮助患者康复。但是,对抗病毒的这场斗争,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一直要“斗争”下去。
知识分子 · 2020/03/20 -
福建农林大学学者揭示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
2019年12月19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举行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张亮生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The water lily genome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flowering plants)于北京时间12月19日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