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稞”有约 | 周民:巧用微藻输送氧气,提升肿瘤放疗效果
在肿瘤治疗中,实体瘤的局部氧气缺乏,会让癌细胞产生更高的抵抗电离辐射能力,这是放疗失败的主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团队与孙毅团队合作,探索了用纯单细胞微生物——微藻送氧的方法。微藻介导的光合作用在肿瘤原位产生氧气,可改善肿瘤的低氧环境,提升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 相关论文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后,被该期刊选为Rotate Highlight图片。
-
研制新冠肺炎强效药!北大谢晓亮团队与合作者公布最新重要进展
今日,《Cell》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谢晓亮课题组与合作团队的文章,公布了其新型冠状病毒强效药研究的最新重要进展。谢晓亮团队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近日完成的小鼠实验已证实了该中和抗体的治疗和预防功效。目前,临床实验正在积极推进中。
-
浙大学者课题组解读:单细胞测序成功绘制人胸腺发育细胞图谱
该研究利用了scRNA-seq的技术,成功绘制了人胸腺细胞发育的单细胞图谱,并重建T细胞分化轨迹和T细胞受体(TCR)重组动态途径。使我们对于人T细胞的发育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
清华学者利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单细胞ATAC-seq数据
2019年10月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张强锋课题组在《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SCALE方法基于隐特征提取进行单细胞ATAC-seq数据分析”的学术文章,为研究者们解码单细胞表观遗传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汤富酬、文路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人类生殖系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汤富酬教授与文路副研究员系统总结了国际上近年来在人类生殖系细胞单细胞组学测序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中国学者发现帕金森小鼠额叶神经超兴奋与焦虑行为的关联和机制
8月26日,周专教授课题组第一次以单细胞水平的检测在人类PD 易感基因的清醒动物模型上发现了额叶区域的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性,并且与焦虑行为相关。
-
北大学者开发新一代单细胞技术,解析早期胚胎细胞命运决定机制
2019年9月3日,何爱彬组发表了题为“Profiling chromatin state by single-cell itChIP-seq”的文章,报道了利用一种全新的普适性,易操作的单细胞ChIP-seq技术解析早期胚层和器官发育中细胞命运的选择决定机制。
-
艾伦脑研究所用单细胞技术,描绘出大脑不同功能细胞的分布全景图
10月31日,Nature封面报道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基因表达谱,可将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细分为100多种亚型,并初步绘画出大脑不同功能细胞的区域分布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