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MIT所长涉嫌图片操纵,《自然》发布关注声明

    9月10日,因存在明显的图像处理痕迹,《自然》对麻省理工学院(MIT)皮考尔学习与记忆研究所所长蔡立慧(Li-Huei Tsai)的论文《Recover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s associated with chromatin remodelling》发布了关注声明。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20
  • 这些年轻科学家不再满足于“追赶美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硅谷是全球AI人才的终点站。而中国曾是最大的人才输出地,把一代又一代顶尖AI人才送往彼岸。 如今,这种单向流动正在悄然转向。 Digital Science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出现AI人才净流出的趋势。优秀的青年学者,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选择回到中国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20
  • 放弃胃镜的3亿中国人,终于等到这项无痛胃癌扫描术?

    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医疗AI团队曾在2023年开发了胰腺癌筛查AI模型PANDA,通过“平扫CT+AI”的结合,准确识别早期胰腺癌病变。两年后,他们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团队合作开发了胃癌筛查AI模型GRAPE——只需要一张腹部的平扫CT,即可由AI筛查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胃镜检查。

    2025/07/06
  • AI已经和人类医生打成平手?他们在中国率先建设AI医院

    围绕AI在医疗领域发展的应用和挑战,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简称“智识学研社”,《知识分子》《赛先生》出品方)今年6月组织了一次科学四十人圆桌讨论会。此次科学四十人圆桌由刘远立主持,他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原执行院长。以下为文字实录。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7/05
  • 仇子龙评《智能简史》:一本奇书,解析攀爬智能的阶梯

     在《智能简史》中,作者麦克斯·班尼特架起神经科学与AI的桥梁,讲述大脑的进化史诗,并揭示这一历程如何塑造下一代AI革新。通过独创性框架,他将庞杂的进化史凝练为“五次突破”,每次突破都标志着人脑进化的重要跃迁,并为人类智能的核心谜题注入全新解读。

    赛先生 · 2025/06/18
  • DeepSeek的能力,到底从哪里来?

    DeepSeek-R1的能力,到底从哪里来?《知识分子》和Open-Reasoner-Zero团队成员胡倞成、韩琦,Light-R1团队成员邹昊晟,新加坡国立大学、Sea AI Lab研究人员刘梓辰,以及个人复现者许书尧都聊了聊,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5/28
  • AI怎样模仿人类大脑的注意力机制?

    最近,人们对AI谈得最多的是deepseek(简称DS)。这匹来自中国本土的黑马,闯入全球视野,一度扰乱美国股市,在 AI 领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025/05/19
  • 张亚勤展望AI未来:高考怎么变?每周工作两天?中美竞合走向?

    从12岁考入科大的少年班,到最年轻的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再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院长,张亚勤几乎经历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场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为起点的信息革命中最为波涛汹涌的30年。

    2025/05/19
  • AI怎样改变所有学科?从“工具的革命”到“革命的工具”

    本文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周伯文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上的讲稿。在周伯文看来:科学研究,是研究者、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一切关系的总和,当前的AI for Science在单点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实现了工具层面的革新,然而要成为“革命的工具”,需要采用“通专融合AGI”方式。

    2025/04/13
  • 实锤!AI来了,人类反倒更忙了

    截至目前,AI大模型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写程序代码,制定旅行计划,资料阅读与信息检索,快速完成分析报告,学习第二外语,乃至编辑视频,制作商业网站或游戏……然而,大模型降世两年多,人们却吃惊地发现,自己最终的那个梦想,一个有强大AI为人类工作的社会,一个有更多的闲暇,上四休三甚至每周工作更短时间的世界,却仿佛更遥远了,我们变得更忙了,而且,这个事实居然在数据上得到了确认。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06

历史搜索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