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一位华裔数学家40年目睹之怪现状:美国学生的数学为什么那么差?

    最近在《知识分子》上读到一篇特写《数学战争警示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育?》,颇有感触。在这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有余、中东冲突也不时阴云密布的不安全世界中,文章标题前半部中的“战争”一词,确实容易触动读者那敏感的厌战神经,尽管它比喻的是由于美国教育家和数学家关于“数学教育”长期论战累积而成的弥漫在北美上空的“战争烟火”。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数学战争”的直接遭殃者是美国的一代代学生。标题下半部的问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育?”,倒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它对中美两国师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20
  • 学术职业光环在消失,青椒们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不满意

    大学教师常常被视作一份有较高社会声望的职业,人们常把它看作靠知识立身的象征,一份自带光环的职业。但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却感受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评价标准反复变化,职称晋升充满不确定,行政工作在抢夺教学和研究的时间。那层光环,正逐渐褪去。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12
  • “一生从未觉得自己在工作”, 75岁外籍物理学家在中国的8年

    以下是《知识分子》与霍迪对话的实录,文字经过编辑。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8/31
  • 为什么这些充电宝带不上飞机了?

    充电宝起火、电动自行车火灾、电动汽车自燃、电站起火……围绕着整个锂电池产业,“先试错,后治理”的方式不可持续且代价高昂,黄学杰认为,在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有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在起步阶段就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下是《知识分子》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兼锂离子团队负责人黄学杰的对话,文字经过编辑,以飨读者。

    2025/07/06
  • AI已经和人类医生打成平手?他们在中国率先建设AI医院

    围绕AI在医疗领域发展的应用和挑战,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简称“智识学研社”,《知识分子》《赛先生》出品方)今年6月组织了一次科学四十人圆桌讨论会。此次科学四十人圆桌由刘远立主持,他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原执行院长。以下为文字实录。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7/05
  • DeepSeek的能力,到底从哪里来?

    DeepSeek-R1的能力,到底从哪里来?《知识分子》和Open-Reasoner-Zero团队成员胡倞成、韩琦,Light-R1团队成员邹昊晟,新加坡国立大学、Sea AI Lab研究人员刘梓辰,以及个人复现者许书尧都聊了聊,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5/28
  • 饶毅:做和平发展的使者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8月8日,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全球瞩目。此前一个月余五天的7月3日,饶毅教授作为教师代表给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做和平的使者”。近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各种针对性的遏制,“脱钩断链”频出,地缘政治愈加紧张,种种举措与和平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此时此刻,《知识分子》特刊登17年前那篇致辞的中英文版见下,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坚持和平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行,才能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04/06
  • 一段来自赛先生与知识分子的诺奖对话 | 直播预告

    10月3日-5日 抖音“赛先生”“知识分子”同步直播

    赛先生 · 2022/10/03

历史搜索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