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医学研究的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但撤稿问题同样瞩目
中国的医学科研正在崛起,然而,与众多学科领域类似,在科研投入呈现”东升西落“的整体趋势下,如何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也成为了迈向医学研究强国的中国所必须破解的核心课题。《自然》杂志记者特约撰稿人,加拿大科学记者布莱恩·欧文斯进行了采访报道,知识分子对其内容摘编见下。
3天前 -
中国的大学校园应该向公众开放吗?
2025年9月29日,清华大学通过“平安清华”发布通报,披露了近期发生的多起违规报备、违规载客入校的情况。部分校内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通过虚假报备、车辆搭载等方式牟利,扰乱了校园秩序。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10/05 -
这些年轻科学家不再满足于“追赶美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硅谷是全球AI人才的终点站。而中国曾是最大的人才输出地,把一代又一代顶尖AI人才送往彼岸。 如今,这种单向流动正在悄然转向。 Digital Science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出现AI人才净流出的趋势。优秀的青年学者,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选择回到中国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20 -
HPV疫苗终于免费,中国女性等了19年
就在昨天,中国国家卫健委宣布,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这也意味着,全球首个、迄今最重要的癌症预防疫苗,在面世19年后,终于惠及全国,所有的适龄女生都将迎来免费接种。 在中国,很少有疫苗或药物像它一样,凝聚了公众近20年的等待与焦灼。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12 -
庆祝量子力学百年,黑尔戈兰2025会议上的华人面孔 | 手记
1925年6月,德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因花粉过敏来到北海上的小岛黑尔戈兰(Helgoland),短短数日,他完成重要计算,开创了矩阵力学,现代量子力学也由此宣告建立。 2025年6月10日,300名物理学家登上这座小岛,参加黑尔戈兰2025(Helgoland 2025)国际讨论会,共同庆祝量子力学百年。《赛先生》在会议现场注意到,除了受邀做报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欧洲和美国工作的多位华人科学家也参加了这一盛会。
赛先生 · 2025/09/12 -
一场外尔费米子发现的国际竞赛 | 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8月6日,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和香港揭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戴希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教授丁洪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发现方面的贡献”获物质科学奖。
陈晓雪 · 2025/09/02 -
《纽约时报》|中国生物技术更快更便宜
就在上海旁边的无锡,中国正在建设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未来——一个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中心,包含了工厂和实验室,在这里的制药公司可以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快、更便宜地开发和制造药物。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8/31 -
协和换帅王辰离任,中国的“4+4”这条路要怎么走?
在中国名目繁多的医学教育体系中,曾被寄予厚望,也是欧美广泛采用的本科不限专业的“4+4”医师培养模式,在中国还会不会坚持?如果继续,“4+4”模式的下一步将怎么走,怎么做?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