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蹄类前臼齿臼齿化和“乌兰戈楚衰退”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通过对亚洲新生代奇蹄类化石属一级的统计和臼齿化程度的研究,认为奇蹄类具有高臼齿化程度,且臼齿化通过次尖产生的类群更容易延续到新近纪。
-
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中耳演化新模式
11月27日英国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
-
南京古生物所学者揭示螯肢类动物的起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法国籍博士后塞德里克·阿里亚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同行合作,在寒武纪中期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中发现了一种莫里森虫新物种,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类节肢动物。
-
中科院学者在南亚印度熊及其他食肉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余琮煜,John Flynn合作,在国际古生物学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上详细报道了南亚印度熊及其他犬形亚目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