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与博物馆的奇妙事 | “科学+X”-资讯-知识分子

科学家与博物馆的奇妙事 | “科学+X”

2016/11/27
导读
激发科学家思考如何在与博物馆、科技馆的合作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让博物馆、科技馆,甚至观众参与进来,互动并相互启迪。

本次活动的四位嘉宾,左起: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清华大学教授鲁白、行星科学家郑永春


撰文 | 叶水送

责编 | 程莉


  


11月26日的上海,阴雨连绵,寒气逼人。上海科技馆与新媒体《知识分子》联合举办的“科学+X”上海站活动现场的气氛却温暖如春,200人的场地座无虚席,没有座位的热情观众便只能坐在过道上,或倚墙而立。


这是“科学+X”上海的首场活动,也是上海科普大讲坛的特别节目。活动的主题为“科学家与博物馆的互动”,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思维碰撞,带领大家从用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此次活动邀请了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清华大学教授鲁白、行星科学家郑永春以及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四位嘉宾。


清华大学教授鲁白首先从大脑的功能讲起。大脑有感知、运动、信息储藏、情感情绪调控以及认知功能,其中记忆是人脑的重要功能特征。电脑的信息存储就像人类的大脑记忆一样,只不过电脑主要将信息存储于内存和硬盘中,而人脑的记忆主要是在前额叶的海马区域,信息在这里被短暂地存储、加工,并指导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当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将动物的把前额叶损坏时,工作记忆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人的前额叶受到损伤,结果会怎样呢?鲁白讲了一个故事:19世纪中叶,一位名为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的美国铁道工人,在一次事故中,大脑不幸被铁棒贯穿,尽管他的记忆功能奇迹般地保留下来,情绪情感仅出现了一点问题,但他的认知功能却出现了大问题。他对事情的判断和分析,已不能像一个正常人那样工作。


事实上,除了工作记忆外,前额叶还与预期、学习、逻辑推理等方面有关。鲁白表示,现在科学界对高级神经认知活动,如计算、判断、计划、决策等了解得还相当少,需相当长的研究才能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上海博物馆的杨志刚老师认为:此次跨界论坛中的“X”或许能够诠释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真谛。他认为,科学是探索、求真,有结果、有真理;艺术有想象,可用来呈现;宗教有情怀,有它的社会行为和表达方式。这些元素都可以在博物馆里找到,它们都是人类客观或主观地看待世界的典范。


博物馆与科学联系密切,我们用科学的手段保护文物,还可通过购买科学仪器来研究或保护文物,如通过大型的CT机来扫描文物。事实上,在科学与艺术等学科的推动下,博物馆的工作定位不停地变化和发展着,博物馆也已不仅仅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它还成为服务公众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文化服务和教育机构,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挤不进会场的热情听众,站在门口细细聆听


作为中国大陆首位卡尔·萨根奖的获得者、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则继续沿用了他的萨根讲座风格:精美的太空图片以及娓娓道来的太空趣味故事(注:《知识分子》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这段精彩的演讲,点击蓝字可查看)。它们深深吸引了现场的小朋友,将他们对太空的热情点燃,仿佛置身于太空中,头脑里充满了遐思还有数不清的疑惑。在互动中,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问题抛向郑永春,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我住在北京天文馆和中国古动物馆的对面,周末的时候,就带着小孩去天文馆、中国古动物馆。我们不是来吹空调,而是感受这里的氛围”。郑永春回顾了自己在科学场馆中的体验,也回顾了自己做科学传播的经历。他还阐述了自己的人类宇宙观——一个超越国家、民族、宗教和意识形态,以全人类利益为宗旨的崭新宇宙观,它将指导人类成为跨星球的物种。他认为:“人类应当对自然有谦卑之心,对宇宙有探索之心,对地球有忧患之心,对未来要有探索之心。因为我们探索得越多,未知的也会越多,而人类的未来则取决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一位热心的小听众,如此专注,以至于忘记手中那只可爱的恐龙


最后一位讲者为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随着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成,以及正在筹建的上海天文馆的落实,上海科技馆已打开了“从开馆时一个屋檐下的‘三馆合一’,到步入三个屋檐下的‘三馆合一’”的良好局面。


在王小明看来,科技馆应在最短的时间里,用公众懂的语言把高科技成果传递出去;自然历史博物馆,要回答历史已发生的故事;天文馆则要回答人和地球哪里来,我们人类应该走向何处。三者之间很有共同的特点,离不开教育,也离不开科学传播。


他还表示,研究者的科研成果转化,不应该只强调其应用价值以及如何应用于社会当中,还需要一个公众知晓形式的转化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科学家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互动。


至于科学家如何在与博物馆、科技馆的互动中发挥作用,郑永春认为,科技馆、博物馆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场所,科学家以及科普场馆都有义务来为公众的科学教育做出努力,这种责任在他看来是义不容辞的。鲁白教授则认为,科学不一定有用,它可作为人类追求探索的精神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让科学变得好玩。只有让科学变得有意思,这样才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


此次论坛在观众的意犹未尽中徐徐落幕。事实上,科学家、博物馆以及观众之间的互动,既可激发科学家思考如何在与博物馆、科技馆的合作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让博物馆、科技馆,甚至观众参与进来,互动并相互启迪。


嘉宾与此次活动工作人员的合影


TIPS:
 

“科学+X”论坛是上海科技馆与知识分子联合主办的活动,也是品牌栏目“上海科普大讲坛”每个季度的特别节目。活动旨在运用跨界思维,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展对话,在跨界的碰撞中,开展头脑风暴,进而启发公众用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