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学者首次实现人类Sertoli细胞的体外重编程
该文章首次建立了一套由人类成纤维细胞体外诱导Sertoli细胞的重编程系统,并对获得的 hiSCs 细胞的特性及功能进行了系列验证。
-
中国科大成功解析人类疱疹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教授课题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周正洪教授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梅晔研究员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首次解析了人类疱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
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中耳演化新模式
11月27日英国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
-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也是由基因决定?中日学者发现影响听力的重要基因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闫致强团队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服部素之团队、东京大学教授濡木理团队合作,最终确认了TMC1/2为位于耳蜗毛细胞中真正的听觉转导离子通道,解决了已困扰听觉领域近40年的问题。
-
大熊猫为何爱吃竹子,科学家从其牙齿复杂结构中揭示密码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借助祖先追索的方法,详细研究对比了大熊猫在晚中新世的直系祖先——禄丰始熊猫和现代熊类的祖先——戴氏祖熊。
-
北京大学方方、罗欢课题组揭示人脑中特征注意的“节奏探照灯”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方方教授课题组和罗欢研究员在人类注意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通过重建人脑同时注意多个特征时的神经表征,首次揭示了注意在特征空间的“节律性探照灯”加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