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霾天戴口罩的你, 真的安全了吗?
人们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污浊空气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众所周知,社交网站上到处有人们在雾霾天戴口罩的照片。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等公共卫生机构均未建议使用口罩或便携式净化器来阻挡空气污染。
-
中国科大成功解析人类疱疹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教授课题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周正洪教授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梅晔研究员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首次解析了人类疱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于11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
对外国科学家柯林斯是什么态度?领导NIH十年期间,他都忙了些啥?
十年来,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一直在保护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与此同时也掀起了不少风潮。执政十年,有伟大业绩,也有批评和争议。
-
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中耳演化新模式
11月27日英国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
-
群体水平揭示玉米DNA甲基化变异对表型的贡献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解析了玉米自然群体中的DNA甲基化变异,揭示了DNA甲基化变异的遗传基础以及DNA甲基化变异与基因表达和表型的关联。该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
-
白垩纪鸟类前齿骨研究取得新进展
长在白垩纪今鸟型类下颌最前部的前齿骨,是鸟类演化史上出现过的最奇怪的骨骼之一,当前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还停留在简要的描述阶段。11月1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Alida Bailleul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望揭开这块神秘骨骼的面纱。
-
深圳湾实验室与Scripps Research共建联合研究机构
深圳湾实验室与Scripps Research正式对外宣布开展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及创新药物应用转化国际合作,合作协议已于近日在美国圣地亚哥签署。
-
新蛋白质与结构:国内外学者共叙结构生物学领域开创性研究成果
2019年11月9日至11日,由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中心、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与美国《科学》杂志联合主办的“新蛋白质与结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