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全球首例猪肝脏移植人体,这群中国医生的Nature论文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中国西京医院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基因编辑猪肝脏可以在人体内短期存活,并发挥部分功能。

    赛先生 · 2天前
  • 我们为何失去了三岁以前的记忆?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在一岁左右,其海马体已经具备了对记忆快速编码的能力。这一结果不仅与在啮齿类动物身上的研究结果一致,还挑战了以往认知神经科学中“海马体未成熟导致记忆编码失败”的假说,表明记忆编码后的检索机制可能是造成婴儿遗忘症的主要原因,而并非无法形成记忆。

    赛先生 · 2025/03/22
  • “巨镜”梦想:4所顶尖大学的科学家各自筹款,20多亿能赌怎样的未来

    这是中国天文学一百年来的重要时刻,四所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地基光学望远镜计划。他们的野心是对宇宙更早期的天区进行更大尺度的观测,探索太阳系之外的宜居世界,星系成长的驱动之源,宇宙生态系统的新物理。

    2025/02/28
  • 中国已成博士后第二大国,他们却说自己是学术临时工?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消息,截止2023年,中国累计招收博士后34万人,成为了世界博士后规模的第二大国。《科学》杂志曾有过统计,在其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博士后占比高达 43%;而美国大学协会1998年的一份报告就指出,作为一支科研的主力军,博士后队伍的壮大是一种必须,这也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短期内博士后数目的激增却不禁让人有点担忧。诚如一位研究者所言:如果按照中国博士生数量的增加和对科技产出的需求来看,博士后数量是需要大幅增长的,“但这几年,增长有点儿太快了”。

    2025/02/27
  • AI重塑科研:新工具不断涌现,但能否触及真正的“科学”?

    人工智能(AI)工具正在改变科学研究的方式。AlphaFold基本解决了蛋白质结构预测难题;DeepMD大大提高了分子模拟的效率和精度;而新兴的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等,也正在科学研究领域开疆拓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组织的这场圆桌讨论中,来自中、美两国的5位专家讨论了“AI for Science”(AI4S)的概念、发展、瓶颈和机遇,也分享了他们对AI与Science之间关系的理解。

    2025/02/27
  • 在中国,“学二代”现象正在蔓延?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压榨学生。在这份长达23页的举报材料中提到,被举报的这位导师,在女儿中考前,先后派遣两位同学为其女儿的科研创新比赛出谋划策,但结果却是失败告终。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6
  • 对话诺奖得主佩博:为什么要尝试一些疯狂的事情?

    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斯万特·佩博(Svante Pääbo)教授因其在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于202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6
  • 反弹才是大多数减肥故事的最终归宿

    随着电影《热辣滚烫》的热映,贾玲在一年多时间里减重100斤的事迹也被广为赞叹。在问完怎么减肥最快最有效之外,公众最为关注的应该就是减肥是否可持续,或者说,减肥的最终效果,是可维持的,还是会重回“巅峰”? 可能要让大多数人遗憾,从大量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减肥人士的最终归宿是反弹。不过,也有一些研究为如何促成可维持的体重控制提供了启发,或许在未来,我们也能为有控制体重需求的人,提供更有效、长久的减肥方案。

    2025/02/25
  • 对话杨振宁:“全班师生获诺贝尔奖”的传说对不对?

    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995, 图1)是印度裔美国理论天体物理学家,因为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物理过程的研究,分享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4
  • 对话“上网求助博导”薛鹏:被停止招生资格前后,发生了什么?

    2月4日晚,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鹏发布一则实名求助视频,表示自己事先未接到任何通知,就被剥夺了招生资格。

    2025/02/24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