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科研”访谈:职业异域,规则同天-资讯-知识分子

“疫情时期的科研”访谈:职业异域,规则同天

2020/05/03
导读
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而言,不仅要面对疫情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还要应对因此带来的科研活动环境和条件的改变,思索解决方案及科研课题的开展。

y/oa/zsfz1588218589.816993.png


  



从年初到现在,新冠肺炎以令人始料未及的方式,迅速影响了中国和全球各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而言,不仅要面对疫情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还要应对因此带来的科研活动环境和条件的改变,思索解决方案及科研课题的开展。随着疫情的发展,科学家们也对基础科学研究产生更多思考。


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与CST联手推出的最新在线资源平台——"Cell Mentor"特向多位一线科学家发出邀约,请他们聊一聊在疫情之中关于科研工作的所思所想,所虑所得,以期为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汪阳明


在不惑之年,遇到了这场世所罕见的灾难,所幸自己、亲友和身边的人们身体健康,但我的心情时常为那些未曾谋面的人所牵动,为逝者哀伤,也为正经历磨难的人祈祷。这期间总想着,要是有能力做些什么就好了。只可惜我不是医生,所专长研究也不在病毒相关领域。


我的主业是科研,所以特别关注这期间的研究进展。我们的医学专家和科学家们在这期间作出了很多努力和成绩,尽管或许不能立即帮助缓解疫情,但这些努力必然不会白费,如果善加总结和利用,会让我们在应对下一次病毒入侵时更加从容。


image


这期间,每当我看见有突破进展时,我就既感到激动,又感到紧张。激动的是看到了希望,紧张的是怕所报道的研究没有设计完善。我看到有人说对科学家感到失望,我希望他们不要对科学失望。很多事情的发生,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尊重科学规则和实行严谨的科学方法所致。这期间所发生的种种,使我愈发感觉坚持科学训练的重要性。当我的学生回来后,实验室恢复正常,我坚信我将更加严格要求。我希望他们在汇报结果时,不要再模糊其辞。比如不要说某些区域病例略有增加,而是把原始数据标出来,到底在什么地方、从几例增加到了几例;我希望他们的每一个实验,都尽其所能设计好对照,以防得出类似各地土特产能够治疗癌症或者病毒的结论;我更希望他们从体外的实验数据下结论时极尽谨慎,发表文章时不过分夸大自己研究的意义,不发不必要的可能引起骚乱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的规则、严谨的逻辑等等……


我希望自己,包括我的学生都能够践行这些科学的方法。无论将来他们从事何行业,遇到什么紧急形势,希望他们能一直坚守科学的方法和逻辑。因为我相信“职业异域,规则同天”。我甚至认为我们或许应该把这些规则教给每一位学龄儿童,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事实、尊重数据、尊重逻辑。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罗素关于理智和道德的思考,这是他在1959年接受采访时想要给一千年后的人类的忠告,足以见得他对这些原则的珍爱。关于理智,他认为无论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都应该基于事实,而不能被自己一厢情愿的情感所左右;关于道德,十分简单,他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


image


祝福我们能在智慧与爱的路上健康前行!


汪阳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9年12月生于安徽桐城;2000年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学士,2006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rbana-Champaign)生物化学博士;2006-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San Francisco)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国至今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研究领域主要为干细胞和非编码RNA,系统揭示了miRNA在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发明了miRNA激活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实现了miRNA活性的活细胞监测和靶向细胞特异性的基因编辑。现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协会干细胞分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协会RNA分会委员,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责任编辑(Deputy Editor),Science Bulletin编委。


注:本文转载自CellPress细胞科学。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