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组华人学者团队,先后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资讯-知识分子

中美两组华人学者团队,先后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2019/07/17
导读
最近来自中美两组华人学者团队,先后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备受业内关注。

zsfz1551398108.138808


撰文 | 丁仪辞

责编 | 叶水送

 

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CRISPR及其相关蛋白所构成的CRISPR/Cas系统可实现在不同生物环境中的基因的定向敲除、插入、点突变等操作,因此成为科学家进行基因编辑工具的首选。最近来自中美两组华人学者团队,先后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备受业内关注。

 

Jietu20190717-064907

 

7月5日,麻省理工学院张锋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将CRISPR技术与DNA转座相结合,实现了RNA引导的DNA定向插入。[1]

 

Jietu20190717-065029

ShCAST系统的a) 构成及b)作用模型

 

DNA转座是一种细胞内遗传物质重排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原核与真核细胞内。在此前的研究中,DNA定向插入是通过具有核酸酶活性的Cas9和Cas12蛋白切割目标位点,再通过细胞内源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如重组修复,将新的基因整合到目标位点上。这种编辑方式的插入效率底下且受到细胞自身DNA损伤修复功能的限制。而关于CRISPR/Cas系统和类Tn7转座子相关联的研究,则为改进这种基因定向插入技术提供了思路。[2]

 

此次研究中,张锋团队构建了源自蓝细菌Scytonema hofmanni的CRISPR相关转座酶(ShCAST),将基因定向地整合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提出了RNA引导的DNA定向插入过程模型。

 

Jietu20190717-064838

根据相关内容介绍,7月15日,北京大学魏文胜研究团队以长文形式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rogrammabl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 using engineered RNAs”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名为LEAPER的新型RNA单碱基编辑技术。

 

与传统的核酸编辑技术需要向细胞同时递送编辑酶(如Cas蛋白)及向导RNA不同,LEAPER系统仅需要在细胞中表达向导RNA即可招募细胞内源脱氨酶实现靶向目标RNA的编辑。

 

研究者利用该技术,在一系列疾病相关基因转录本中实现了高效、精准的编辑,并成功修复了来源于Hurler综合征病人的α-L-艾杜糖醛酸酶缺陷细胞。该技术的建立,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谢晓亮高度评价了魏文胜团队的工作,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在美国以张锋、刘如谦为代表的华人科学家在该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在中国少数科学家急功近利,要么结果无法重复,要么靠闯过伦理红线博人眼球,带来了负面的国际影响。”他认为“魏文胜的北大团队经过不断努力,在中国做出了LEAPER。这是一项非常有原创性的工作,他们为中国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

 

参考资料

1.Strecker, J. et al. RNA-guided DNA insertion with CRISPR-associated transposases. Science (80-. ). 365, 48–53 (2019).

2.Peters, J. E., Makarova, K. S., Shmakov, S. & Koonin, E. V. Recruitment of CRISPR-Cas systems by Tn7-like transposons. Proc. Natl. Acad. Sci. 114, E7358–E7366 (2017).

3.Qu et al. Programmabl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 using engineered RNAs. Nat Biotech. 2019.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