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孤独论”背后的真相,科学家兼小说家揭示这一刻板问题-资讯-知识分子

“天才孤独论”背后的真相,科学家兼小说家揭示这一刻板问题

2019/11/08
导读
为什么“孤独天才”的概念如此有吸引力呢?为什么这个标签总会出现?我们邀请科学家兼小说家Jennifer Rohn博士回答一些关于这种刻板印象的问题。

2


  



当我们想到许多最著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世界里,他们都是独自工作的。这些人是“天才”,他们是“发现者”,但尽管这种现象可能发生,但事实上他们很少是个人在工作。研究往往是许多人的工作,由问题和辩论推动,并且总是通过批评和反馈来改进。合作使研究更好。


那么,为什么“孤独天才”的概念如此有吸引力呢?为什么这个标签总会出现?我们邀请科学家兼小说家Jennifer Rohn博士回答一些关于这种刻板印象的问题。   


Q:研究界自身是否在延续“天才总是独行”这一言论?机构是否可以做出一些改变来表明协作有多重要?   


A:研究经费、执行和传播都是面向个人的,甚至这个标签被印刻在我们描述科研角色的语言里。项目基金会给一名“项目负责人”;实验室由一名“负责人”或“组长”管理。论文中的“资深作者”通常会得到这项工作的赞誉,即使他/她除了资金和高瞻远瞩之外贡献很少。


当记者打电话来时,通常是资深作者接受采访,他的名字与作品联系在一起——通常第一作者,多年来为实现这一研究而流着热血和泪水,却甚至在新闻报道中都没有提及。所以这是天才总是独行的想法能够成立的途径。


目前合作越来越普遍,但在学术界,尽管它合作可以增加一个项目的丰富性和深度,但研究员肯定不会因此受到激励。如果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室负责人,哪一个将成为资深作者?在这个决定中有很多问题,因为资深作者增加了你获得资助、聘用和晋升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一篇论文中有太多的作者往往被视为“稀释”了每个作者的影响力。一些科学家认为,最好是单干,哪怕做糟糕的研究,因为至少他们可以要求更多的功劳。    


协作项目有时也会在发布阶段出现问题。很少有适合跨学科项目的期刊,而且我可能不是唯一一个收到过来负面同行评议的科学家,审核人显然可能不理解跨学科组合中的某一个学科。             


Q:大众文化影响公众对科学家的看法吗?我们看到像Frankenstein博士或Bruce Banner 博士(绿巨人)能够抓住我们的想象力,但它不是现实人物。      


A:这在过去的确是如此,而且那个天才几乎总是白人男性。我认为,这部分是由于社会对那些能够跨越知识界限、解决“人类本不应该知道”的事的人所产生的根深蒂固的矛盾心理造成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正在改变,至少在好莱坞是这样。在李安2003年重拍绿巨人的首映式上,当看到Bruce Banner和实验室里的一位女同事因为沮丧于拨款请求被拒绝而一起分享啤酒时,我几乎欢呼雀跃。


 Q:为什么天才孤独论影响甚广?它对研究界有什么影响?     


A:鉴于大众文化中不受约束的独行天才的比喻往往会加剧对科学家动机的怀疑,公众对科学家给予的重要信息的信任度会遭受侵蚀。科学家可以因为疫苗是安全和有益的而要求人们接种疫苗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互联网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传递相反的信息,而且通常更具说服力。


另一方面,如果科学家被视为更为人性化和“正常”的人,是大型、组织良好且受管理的团队的一部分,他们共同努力解决问题,那么这可能会大大提高人们对科学过程和由此产生的证据的信任程度。   


Q:研究人员个人可以做些什么来反驳这个观点?他们如何展示实验室文化的真实性?


A:首先,与媒体互动的科学家应该非常努力地说服记者相信更多真正参与这一发现的人。


同时,高层的研究人员应该推动这样一种观点,即如果学术界希望促进有价值的合作,大学应该在做出招聘或晋升决定时考虑到这种安排会如何影响作者身份,同样,资助者也应该考虑在大型团队中工作的申请者的出版记录。


最后,科学家们需要向世界开放他们的实验室——不是字面上的,而是传播他们的文化和实践以及他们得出的事实和数据。他们应该与公众接触,即使这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实验室自拍。我们需要向世界展示,我们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由真正的、活生生的人组成,为更好的世界做我们热爱的工作。


注:本文转载自Wiley威立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