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SpaceX的挑战-资讯-知识分子

直面SpaceX的挑战

2016/05/05
导读
中国航天界在这场竞争中如何构建竞争力?


埃隆·马斯克(左)在SpaceX总部,2012年。图片来源:NASA


撰文 |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责编 | 李晓明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总裁埃隆·马斯克为争取美国政府对民营航天业的支持,曾写过一封公开信“为什么我们可以打败中国航天”,以此表明决心。的确,SpaceX自出道以来,一直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航天界的舞台上。一些人羡慕、嫉妒、恨,嗤之以鼻,另一些人则欢呼雀跃。但客观而言,SpaceX扮演了沙丁鱼罐头中那条鲶鱼的角色,搅活了外界眼中神秘的航天界,高高在上的太空探索事业霎那间风生水起,成为投资界和媒体们的新宠儿。高冷的航天界始终是需要关注和经费的,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去年12月22日,SpaceX首次实现一级火箭的陆上回收;今年4月,首次实现海上回收。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国防科工局宣布我国将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仅仅三天之后,4月27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将于2018年用重型猎鹰发射赤龙飞船登陆火星,而赤龙飞船正是龙飞船二代的火星版本。今年9月的国际宇航大会上,SpaceX将公布火星殖民的详尽计划。


5月1日,SpaceX对外公布了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报价为6200万美元,发射至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火星轨道的最大载荷分别为22.8吨、8.3吨、4.02吨。重型猎鹰火箭的标准报价为9000万美元,发射至近地、同步和火星轨道的最大载荷分别为54.4吨、22.2吨、13.6吨。换言之,发射至近地轨道的每公斤载荷只需要2700美元,发射至火星轨道的每公斤载荷也仅是6600美元。而且今年年底前,猎鹰9号火箭的起飞推力将达到775.6吨,重型猎鹰火箭的起飞推力将达到2313.3吨,是目前所有火箭的两倍。“这是一个野兽”,马斯克这样评价猎鹰火箭。


马斯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发展民营航天业甚至已经成为美国的国策。经过奥巴马任期内对NASA的不断“敲打”和对民营航天业的政策支持,目前美国已经有上千家商业航天企业。除了SpaceX,还有亚马逊总裁贝索斯投资的、致力于太空旅游和火箭回收的蓝色起源公司,给国际空间站研制充气式太空舱的比格罗公司,以及开采小行星资源的行星资源公司等。数家美国民营航天企业已经盯上了利润丰厚的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这些大大小小的商业航天企业已经瞄准了特定的航天细分市场,掌握了各自的核心技术,具备了自我发展的盈利模式。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带动了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


即将卸任的奥巴马总统近日在接受美国《大众科学》专访时说:在太空探索方面我的愿景是,宇航员能到太阳系内旅行,不仅探访而且要留在那里。如果要为人类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存空间,我们需要一个蓬勃发展的民营航天业。我们认为民营航天业是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种补充,并非替代。当民营航天业接替给国际空间站运货和送人的工作后,NASA将专注于其他更具挑战性的探索任务,如载人登陆火星或探测太阳系其他区域。


为促进民营航天业的发展,SpaceX与NASA合作开创了人类太空探索的一种新模式。以龙飞船和火星探测为例,早在2011年,NASA埃姆斯航天中心与SpaceX成立联合团队,完成了赤龙飞船登陆火星的论证报告。2014年12月,SpaceX与NASA签订了商业航天能力合作协议,在赤龙飞船登陆火星的任务中,NASA并不投入任何资金,但将免费提供一切可能的技术支持,包括通信、遥测、导航、轨道设计、火星进入的气动力学数据库,硬件咨询等服务。作为交换,SpaceX将向NASA提供未来载人火星任务所需的探测数据和工程经验。这种民营航天企业+政府航天机构的合作模式,为加快人类太空探索事业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可以加快发展进度、降低任务成本、分担技术风险。


中国航天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成绩辉煌,举世公认。但最残酷的竞争从来都不是贴身肉搏,而是游戏规则和竞争对手的改变。马斯克挑战中国航天界的底气并非源自他目前掌握的先进技术,更多源自SpaceX拥有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互联网式的商业化模式、以及强大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所带来的比较优势。


发展航天事业是大国行为,小国基本不会独立发展航天事业。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发展航天的需求,都希望有自己的卫星、航天器和宇航员,一些大公司也希望能利用航天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和全球布局。所以毫无疑问,未来的世界上的航天产业将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竞争的航天市场里,中国航天界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NASA,而是体制更加灵活、价格更具优势、具备一定规模的美国民营航天业。一旦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国家投资主导的航天事业,中国航天界在这场竞争中如何构建我们的竞争力?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