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读者质疑:为何治理雾霾要关注秸秆燃烧与取暖燃煤
图片来自Pixabay
撰文丨陈铁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教师)
责编丨程 莉
● ● ●
2017年1月笔者发表文章《这两大元凶太“嚣张”!缓解秋冬季雾霾需“三管齐下”》,谈及农村秸秆燃烧与北方冬季燃煤取暖问题,提出了三项缓解措施。该文经《知识分子》与《科技日报》共同发表之后,上百家媒体转发关注,引发读者(网友)的广泛评论。从读者反馈信息来看,该文诸多方面遭到了质疑。笔者在过去两个月间对相关问题再次进行了调研与整理。
笔者认为,能够回答好读者的质疑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该问题的解决。尤其在公众问题领域,群众对问题认识的提高对解决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此,以问答的形式对读者所质疑的问题进行进一步阐述。
质疑1、有意避谈工业排放问题。
答:此问题排名某门户网站热评第一。笔者在这里打个比方,假设一位同学成绩不好(雾霾问题),问题出在多个学科,例如数学语文和英语都不及格(工业排放、秸秆燃烧、燃煤取暖、汽车尾气等等)。作为数学老师(笔者)提出有关如何提高数学成绩(秸秆与取暖排放)的方法。这个时候有人指责说,你怎么不说说更糟糕的语文呢(工业排放)?!
雾霾是一个复杂多源问题,一般认为工业排放是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对APEC蓝都记忆犹新。引用贺克斌院士的话,在春夏秋三季工业是第一大污染源,但是到了冬季,取暖成了主因。
就像前面学习成绩这个比方,笔者的知识领域在于秸秆燃烧和取暖燃煤,对工业排放治理不是很了解。提出相关建议也不意味着去否定工业排放的重要。当然造成这种误区和某个特别擅长“标题党”的门户网站的故意导向有关。
质疑2、秸秆燃烧至少几十年历史了,怎么如今成了问题?这是故意把雾霾责任推给农民。
答:这个问题也是《知识分子》与各大媒体读者热评的问题,是本文的重点。总的来说,这是个错误印象,秸秆的处理方式其实发生过重大变化,更为本质的原因是农村燃料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从前,传统上秸秆并不是在田里烧掉,而是作为日常燃料使用。在农村地区,过去都是烧柴的,一个大锅放在灶台上,全年日常做饭燃料以及冬天取暖燃料都以秸秆为主。北方秸秆一般并不够用,还要上山打柴,尤其冬季烧炉子,会使用一些木材。
2,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燃料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日常做饭目前广泛使用液化气(煤气罐)。冬季取暖也是采用混合方式,条件较好的会使用电取暖(空调,电暖气),还有相当部分烧散煤。同时,玉米种植区会用玉米芯作为烧炉子的燃料。也就是说,秸秆已经不再作为农村主要日常和冬季取暖燃料使用,更多的是在田里直接烧掉。
3,农业机械化进一步让秸秆不再适合作为日常燃料。举三个例子说明,分别是小麦、大豆和玉米。
小麦:传统小麦收割方式,是用镰刀收割,或者用放片机收割,然后扎捆运回打谷场,用脱粒机进行脱粒。秸秆与麦粒分离后,秸秆堆成柴垛,俗称麦秆垛。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大中型联合式收割机是收割脱粒一体,秸秆比较碎直接丢在田里。
大豆:传统大豆收割方式,是用镰刀收割不扎捆,用车运回打谷场,采取晾干震压的方式脱粒。带有大豆的豆秆厚厚的平铺在打谷场,由农机拖着镇压器一遍一遍的压,农民不断翻动秸秆,把豆粒收集起来。最终,把脱粒完的豆秆堆成豆秆垛,作为日常燃料使用。而随着农机的发展,与小麦类似,联合式收割机可以直接在田里对大豆进行脱粒,碎秸秆也直接留在田里,不利于堆垛使用。
玉米:传统收割是先将玉米放倒在田里,然后人工将玉米棒剥好,将玉米棒运回家,再通过人工或者机器脱粒,将玉米粒与玉米芯分离。一般玉米芯在北方作为烧炉子的燃料使用,玉米杆运回作为燃料。而目前玉米收割机可以直接在田里收割玉米棒,留下碎掉的玉米秆,农民一般选择直接烧掉。
综上所述,秸秆焚烧并不是简单的“传统项目”,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燃料结构发生了具体变化,秸秆在日常燃料中逐步被液化气和燃煤等取代,加上这些年煤炭价格较低,小煤炉成为冬季取暖首选也是必然的事情。
质疑3、作者的身份与动机,不了解农村与北方取暖,暖气计量收费成本高,容易冻坏水管。
质疑作者身份与动机,这个问题最难回答。作者小时候生活在黑龙江农村,直到读大学才离开,所以对北方农村、暖气等情况非常了解。笔者的研究领域涉及遥感和农业等,业余兴趣是经济学。
关于暖气计量收费问题。首先,北方暖气普遍过热浪费是不争事实。知识分子在2017年3月6日刊登文章《川大学者建议:戒奢侈采暖“陋习”,换一口干净空气》,通过各种数据与实验,分析了北方冬季取暖浪费这一现象,而计量收费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有关计量收费成本问题。过去有些地区尝试推广,但是成本相对过高,并没有推广下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治理雾霾的投入和成本也是与日俱增。因此,过去在成本收益上并不理想的计量收费方法,是目前缓解取暖造成的污染排放的有效手段。而且从发达国家经验来讲,这是大势所趋。
最后,有评论质疑笔者没见过暖气,供暖管道冻坏了怎么办?维持暖气不冻与目前的过热之间有很大的可节约空间,入户计量收费具体措施需要根据现实需求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如果家中暂时没人,一般可以通过档位调节维持在管道不冻的低能耗状态。
质疑4、主次不分,取暖散煤对总燃煤消耗来讲不值一提。
该质疑出现在《知识分子》留言中,热评第一。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常识性错误。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比较权威的可以参考2016年两会期间秦大河院士的发言,明确指出散煤是冬季雾霾严重的主因之一。2017年3月6日,知识分子刊登《鲁白问霾:冬季空气污染还有得治吗?|对话贺克斌院士(1)》文章。贺克斌院士也明确提到,供暖会平均新增30%左右的污染物排放。
质疑中提到华北地区取暖用煤不足工业用煤的1%,怎么就成了污染大头了?这里要从污染的角度解释一下:
1、燃烧设备不同。工业用煤比小煤炉的散煤燃烧要充分很多,尤其大型工厂是有相关环保设备的,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到一些工厂排出的是白烟而不是黑烟;
2、应对不同品质煤的能力不同。以供暖企业为例,一些新型或者经过升级改造的锅炉能够适应褐煤(低品质煤)燃烧,而散煤燃烧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3、排放高度不同。工厂排放往往通过高大的烟囱排放,有利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而一般散煤燃烧排放的距离地面很近,尤其是在冬天大气层结稳定的条件下,十分难以扩散;
4、排放范围不同。工厂排放往往集中在工业区,而散煤排放十分分散,集中在居民区,更容易造成大范围污染。参考一下常见的有烧烤摊位的街道状况就知道了。
因此,虽然总量上取暖燃煤相对工业使用较少,但是在冬季对雾霾的贡献极大。就如两位院士的发言,都是基于相关研究数据的切实结论。
自问自答:为何要关注秸秆燃烧和燃煤?
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治理的整体思路是明确的,具体问题更多是如何兼顾各方的实际情况,有效落实。而在秸秆燃烧和取暖排放方面,从各种区域性的禁燃行政命令来看,这方面的治理方向并不明确,具体落实就更为遥远。这也是笔者探讨治理思路的初衷所在。
综上所述,秸秆燃烧与取暖燃煤排放对秋冬季雾霾的贡献是明确的,这与农村发展带来的燃料结构变化有关。研究秸秆燃烧与取暖燃煤排放,并非是要把责任推卸给农民。取暖与秸秆燃烧是刚需,一些地区采取紧急禁止的措施应对污染,这些方法并不可持续。所提建议旨在探讨如何在保证民生的情况下缓解目前的雾霾问题希望抛砖引玉,让雾霾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制版编辑:李赫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