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率超90%,高校有技巧也有苦衷 | 数知道
● ● ●
七月过半,高校毕业生们纷纷迈进社会,入职各大岗位。
据教育部数据,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相比于2018年,增加了14万人 [1]。6月10日,在麦可思研究院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暨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今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相对严峻 [2]。
但就每年发布的《就业蓝皮书蓝》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理论上无需担心就业问题。
不过,事实是这样吗?本期知识分子数据,用数据解读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各大高校就业率如何得出的。
pixabay.com
大学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0%+,国内高校远高于国外
麦可思研究院的的数据表明,从2011年开始,我国大学生全国总体就业率就已经高达90%以上,近几年逐渐上升。从就业满意度来看,虽然也在缓慢提升,但仍有1/3以上的人不满自己的职业。
这主要受到薪资待遇、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方面因素影响,也与毕业生自身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此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迫于学校施加的就业压力而选择匆匆就业,导致工作与预期完全不符,就业满意度低。[3]
在大众的印象中, “985”,“211”高校就业率应该要高于普通本科高校,本科院校就业率也应该会高于专科院校。而前不久发布的《2019中国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就业率排名前20的高校中,清华北大并非第一。此外,根据前瞻经济学人的统计,一些二本院校,专科院校就业率也高达99%。[4]
相比于国外的大学,中国高校的毕业季就业率可谓是全球领先。
以美国为例,即便是常春藤,毕业季的就业率也较“难看”。从美国25个顶尖MBA 官方就业率来看,斯坦福大学仅为62.8%,哈佛大学为79.3%,最高的达特茅斯也才86.8%。即便是按照美国毕业3个月内就业率来看,大部分也是低于国内高校平均就业率。[5]
公开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高校提高就业率有手段和技巧
一方面,中国高校对外公布的就业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学生反映自己被就业的报道屡见报端。
早在2006年,《中国青年报》就报道了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以毕业证为要挟,要求学生必须就业的事件。此后,陆续几年都有类似的高校报道,如湖北孝感学院、安徽六安皖西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6]
概括而言,很多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方法主要为:金钱奖惩法、毕业证扣压法、自主创业法、提升学历留校法、培训就业法、随意盖章法。
提高就业率,除了以上方式,某些高校还会在就业率计算方法上想办法。
按照教育部定义,毕业生就业率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而现在高校的“就业”包含了深造、就业两种情况。深造的毕业生包含了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两种情况。而就业毕业生则包含签三方就业协议、灵活就业两种。[7]
澎湃此前对高校的就业率计算方法做过相关报道,给出了这样一个参考公式。
此外,我国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鼓励学生深造与考研,对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是提供丰厚的补助奖励,这也是考研人数每年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近十年来,国内考研人数增长曲线与高校就业率增长曲线对比,也都呈上升趋势。从某个方面也能解释,为什么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而大学生就业率还在持续上升。
那么,抛开手段性和技巧性的提高就业率的方法,高校真正的就业率有多少呢?此前,西安欧亚学院的学生给出自己对本校的就业率预估仅为20%,与公开的90%+的就业率相差较多 [6]。而从麦可思的数据来看,“985”的高校的高就业率也不代表就是好工作。
高就业率的背后的“苦衷”
高校就业率如此之高,到底是为什么呢?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人,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已达660万人, 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834万。高校的扩招,一方面给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培养的质量却没有得到控制。此前,镝次元 “抄袭成风,乱象频出,六成人赞成取消本科生论文,你怎么看” 一文中已经解读过本科生现在的学术能力。
当前,中国高校的就业率与招生能力挂钩,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为了保住现有的招生指标、生均补贴和经费等,很多高校不得不提高就业率数据,以此来吸引学生报考。
另外,学生毕业前就要求学生就业的制度稍显不合理。
中国经济报记者曾采访过相关专家蒋承,他认为,国际通行的做法应该是看毕业生毕业半年到1年,3年到5年,乃至中长期就业情况。“很显然,后者更为科学合理,也就是说我国的就业率指标考核体系从设计上就存在问题。[8]
该专家还表示,需要探索新型的高校就业工作考核机制,而非一味要求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要达到极高的就业率。此外,也有受访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关于高校就业指标体系标准国内目前还没有提出明确的改革,但已有许多相关理论和学术研究。很多人都赞同有关部门应该改进现有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克服目前单一的就业率评价指标,构建综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标体系。[9]
小调查:你“被就业”了吗?
关于镝数
镝数(dydata.io),数据查找与可视化服务平台,聚合500+权威数据机构的亿万级主题数据,并提供一键下载与智能图表可视化功能。适配多种工作场景的数千个精美模板,帮助用户有效提升数据表达的效率。“找数据、做图表、上镝数
参考资料
[1]http://www.tetimes.com/edu/20181129/3272.html
[2]http://www.duozhi.com/industry/201906108850.shtml
[3]冯永胜.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满意度关系探讨[J].新一代,2018-01
[4]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190124-ed12825b.html
[5]http://m.sohu.com/a/244925063_763433
[6]http://www.sohu.com/a/287219617_608132
[7]http://learning.sohu.com/20060809/n246527711.shtml
[8]http://www.ceh.com.cn/shpd/2016/07/951800.shtml
[9]邹治.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09)
制版编辑 | 皮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