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新校长履新,有待解决多方挑战-深度-知识分子

港大新校长履新,有待解决多方挑战

2018/09/09
导读
大学管理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他正面对诸多挑战。

12

香港大学第16任校长张翔在7月17日履新。图片来源:https://www.hku.hk


撰文 | 陈婉莹

责编 | 陈晓雪


 ●         


刚到任一个月的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在8月16日推出了一个“工程学的宏大挑战”的公开研讨会,向公众展示了他的网络和资源,为实现他向大学持份者的承诺迈出一步。

 

这场星光熠熠的活动,是张翔在7月17日与本地记者见面3分钟后的首次公开露面。17日履新当天,他告诉在门外等候的记者说:我们要把香港大学建成为最优秀的学府,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单培育新一代领袖人才,更要在香港、大中华地区以至全球,发挥影响力。”

 

一个月后,张翔在港大黄丽松讲堂举行研讨会再度公开讲话。尽管发言简短,但毫无疑问,他是这个开了一整天、济济一堂的研讨会的推手。

 

首先,新校长将他“重量级”网络的专家从美国请来香港,与本地学生和学者分享经验和洞见。主题讲者,包括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格拉布(Robert Grubbs)、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牟德(C.D Mote)、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并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过300多篇论文的惠普前高级副总裁威廉斯(Stan Williams)

 

除了专家朋友外,张翔还从美国邀到两个“慷慨的赞助人”:美国华裔精英组织百人会,成员来自商界、政府、学术界和艺术界;谢明,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亿万富翁,以慷慨捐赠美国大学而知名。

 

在介绍“宏大挑战”的主题时,专家介绍了他们如何在社会和工程研究与教育之间建立桥梁。格拉布先分享了美国学界如何实行“知识转移”,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推向市场并应用。

 

2008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牵头,推出了一项与工程相关的任务,揭橥14项旨在改变游戏规则的目标,借此促进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和人们的生活乐趣。这14个范畴包括:提供低价太阳能、从聚变提供能量、开发碳封存方法、管理氮循环、提供清洁水源、重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健康信息学、设计更有效药物、逆向大脑工程、防止核恐怖扩散、维护网络安全、增强虚拟现实、推进个性化学习、设计科学探索的工具。


工程的软功夫


这个全球性计划同时成立了全球性的学人框架,将世界各地的大学联系一起,以培养新一代工程师,培养灌输五项核心技能:研究力/创造力、多元文化认知、多学科能力,社会意识和切实可行的创业精神。


今天的工程学课程一般不包括这五种以软功夫为主的能力。新的学习规范,要求工程学生在实验室之外,进行探索,接触不同的文化和学科。尽管近年来创业精神的已获得认可,但大学教育课程仍然以测验成绩和考试作主导。

 

“工程学的宏大挑战,旨在提高公众意识──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面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工程师和工程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扮演的角色。”牟德说。

 

推动愿景的工程学


出席的专家也谈到了工程学要有宏大的愿景,工程师要负起改善人类生存状况,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责任。而工程师必须与人文,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携手合作。

 

讲者娓娓道来,在盛夏中仿如带来一阵春风,让工程学显得可爱艳羡多了。本地公众对工程学的看法,大多与建造高楼大厦有关,这些楼宇的单位以飞涨的价格出售——再不然就是与兴地上或地下,最近都是丑闻缠身的铁路。进大学的所谓尖子,选的都是医科、法律、和财经,没有几个要读工程。

 

大会不少师生显然受到触动,纷纷提出自己的经验,提问想知道更多细节。“如何将您的研究产品推向市场?”“学者将如何与业界建立联系?”“工程学教育如何改革,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颠覆性技术的冲击?”


这个会议是回答上述问题的良好开端,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港大无疑将以校长办公室的声望和权威带领,参与这个工程教育创新的全球网络,与亚洲的大学加强合作。香港城市大学已经是网络成员,网络两年一趟举行全球大会,2015年的大会就是在北京举行。

 

然而,大学管理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张翔想必明白,他正面对诸多挑战。

 

关于退休年龄的棘手问题


校长要面对的,首先港大强制60岁退休年龄这个棘手的问题,以国际标准而言,60岁仍很年轻。在美国,教授没有退休年龄,而英国已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或以上。香港政府已将的公务员退休年龄定在65岁。

 

经过多年的争议,两年前,港大前任校长马斐森(Peter Mathieson)在任内推出了提出新方案,意在缓和影响,但是只惹来反弹,引起了包括高级教授在内一众大学教员的不满。(顺便说一下,参与研讨会的专家队伍正处于他们“初老”的年龄:76岁的格拉布、81岁的牟德和66岁的威廉斯。)

 

张翔曾扬言要招募数百位世界级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借此提升香港的研究实力。这个看似令人钦佩的计划,引发无数问题,有待校长详细阐述。但同时,他也要尽力留住目前在职,忠心耿耿,贡献港大的各级教授和学者。

 

令人畏惧的研究评审

 

另外,校长也要面对大学教育研究委员会(RGC)将于2020年举行的研究评审工作(RAE),对香港8所公立大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正式评估。根据RAE的要求,学者须提交在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由专家小组评审,最高4星。表现欠佳的大学不仅会当众颜面无光,还会受到削减政府经费资助的影响。目前,各间大学正在进行“模拟RAE”,以估计得分高低,预估成绩会影响当前有关招聘、合同续约和退休延期的决定。

 

然而,RAE是一个非常英国式的做法,而张翔和他尊敬的朋友都来自没有全国性研究评审制度的美国。RAE的优缺点在英国学术界争论不断,香港却对英国的系统全面接收。香港上次在2014年举行的RAE,专家小组成员几乎都来自英国。上周大会推动的创业型和跨学科导向显然不符。

 

“RAE不善于处理跨学科问题。它侧重于传统期刊,也就是传统领域。没有什么非常创新、或跨学科的成分。但是,创新和跨学科发展对港大来说应该是一件大事。这是一个矛盾。”港大人文学院副教授武科维奇说,他也是一位现代中国和后殖民主义学者。

 

RAE的框架,是否会分散学者的注意力,而疏忽发表学术期刊文章?院系虽会响应国际同行面向未来的呼吁,而冒险会被认为疏忽出版传统期刊论文的责任?这些两难,有待新校长的大智慧解决。

 

最后,我相信张翔也知道香港两极分化的政治环境会继续影响,甚至冲击大学。我也相信,他正在深思应对之道。就目前而言,他像是对支持者和怀疑者说,让我们提高视野和抱负,共同努力,专注于寻求真正的国际卓越,为香港和世界作出贡献。目前看来,张翔理解香港大学和香港的潜力,并愿意动员自己30年来在美国建立的强大的人才和资源网络,为出任校长时提出的愿景做出贡献。


14

作者:陈婉莹


资深记者、编辑、新闻和传媒教授。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播研究中心前总监。在纽约市从事新闻工作20年,1995年获尼曼奖学金在哈佛大学进修。1997年,获国际新闻自由奖。1998 年回港受聘为香港大学新闻学教授,创办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及硕士课程,首创港大新闻学课程。回港就任前,她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客座教授、2016年8月自新闻及传播研究中心退休后,致力对数码传媒的开发、谘询和写作,扶掖后进不懈。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