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访谈 | 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爱思唯尔如何布局?-专栏-知识分子

大咖访谈 | 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爱思唯尔如何布局?

2020/07/18
导读
作为全球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早在十年前就确定了“成为科研和医学专业信息分析与服务提供商”的转型策略。十年间,爱思唯尔成为了全球第二大金色开放获取出版商,并与荷兰大学联合会、卡内基梅隆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世界一流科研教育机构达成了面向未来的新型合约和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实现包括“开放获取”在内的“开放科学”的实现路径。

 

编者语

作为全球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早在十年前就确定了“成为科研和医学专业信息分析与服务提供商”的转型策略。十年间,爱思唯尔成为了全球第二大金色开放获取出版商,并与荷兰大学联合会、卡内基梅隆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世界一流科研教育机构达成了面向未来的新型合约和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实现包括“开放获取”在内的“开放科学”的实现路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通往“开放科学”之路上,如何听取来自科研界的百家争鸣,如何面对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爱思唯尔又如何实现服务科研的雄心?请听爱思唯尔的掌舵人之一、董事长池永硕先生怎么说。

嘉宾简介


微信图片_20200714144937

池永硕 

爱思唯尔董事长


池永硕 (Youngsuk “Y.S.” Chi)先生是一位在出版、教育和信息解决方案领域知名的国际商业领袖和思想领导者。作为爱思唯尔(Elsevier)董事长,他直接与来自政府、学术界和行业内的相关方合作,为全球超过3000万科学家、学生和医疗信息专家提供支持。他同时担任爱思唯尔母公司励讯集团(RELX)的企业事务总监,负责集团所有四个细分市场的政府事务、企业传播和企业责任工作。

池永硕先生常驻伦敦和纽约,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地,和科研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就业界关键动向发挥思想领导力,并且为跨领域的利益相关方、董事会和团体提供咨询。池永硕是韩国科学技术高等研究院(KAIST) 的杰出客座教授,同时担任美国英格拉姆实业公司(Ingram)和加拿大CFI教育集团的独立董事。此外,他还在众多教育、艺术和慈善机构任职,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潘基文基金会等。


访谈正文


Q: 近期,有媒体报道了麻省理工学院宣布终止与爱思唯尔就新的期刊订阅合同进行的谈判。同时,我们也看到施普林格自然与加州大学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请您谈谈对近期相关事件发展的看法。


池永硕:关于麻省理工学院与爱思唯尔的谈判: 麻省理工学院(MIT)与爱思唯尔在2019年底时已经很快要达成一致,讨论一直持续到2020年,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折中方案。MIT提出了新的出版商合作框架,并且在近期提出要求爱思唯尔满足该框架中的所有要求。而在此前的谈判中,MIT表示爱思唯尔只需满足该框架原则中的一项。而这无疑对爱思唯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在积极寻找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MIT新的出版商合同框架是推动开放科学的一个有效途径,爱思唯尔完全支持该框架推动开放科学的目标。关于双方谈判的更多的细节,可以参阅我的同事, 爱思唯尔科研解决方案销售执行副总裁Gino关于该话题的文章。(*点击文章底部原文链接即可阅读)

关于斯普林格自然与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签订备忘录:开放获取在整个科研生态圈取得的进展令人鼓舞。同时,施普林格自然与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所签订的备忘录也增强了我们对爱思唯尔与其达成协议的信心。

最近,爱思唯尔在促进开放科学方面也取得很多进展。比如近期,爱思唯尔与荷兰大学联合会达成了全球首个国家级开放科学伙伴关系。荷兰研究人员将可以在几乎全部爱思唯尔出版的2500种期刊上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发表他们的研究,我们也在努力推动目前尚未提供即时开放获取选项的期刊提供该选项。通过该协议,爱思唯尔将与荷兰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的开放科学服务。通过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合作工具,我们希望能够建立更加透明、可复制和包容的科研工作方式。对于整个科研界来说,这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协议。我相信爱思唯尔和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在未来也能够找到同样可持续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我想强调的是,爱思唯尔每年都有很多合同方面的谈判,每一个合同都是根据合作伙伴的具体需求而确定的。在过去两年,我们成功与多个国家、大学和(学术机构)联盟达成了10余项试行协议。其中的一些协议也在中国得到了报道,比如爱思唯尔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达成的协议。这一变革性的协议的签署对于爱思唯尔与北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完全支持卡内基梅隆大学在开放获取方面的目标,并确保这是我们合作的重点。在签署该协议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可以访问爱思唯尔旗下期刊的所有学术期刊,并可在这些期刊上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发表文章。此外,爱思唯尔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将整合各自的优势,共同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为整个科研界做出贡献。我还想告诉你,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1日,我们与另外一所著名的美国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签署了类似的协议,这是开诚布公地协商后取得的双赢成果。这方面的协议会越来越多——我对此充满信心。
n/6u/zsfz1594709799.3801940.jpg
池永硕应邀在上海交通大学励志讲坛发表演讲“数字时代的再发明:全球视野下的创新与职业发展”

Q: 一些人仍然认为爱思唯尔是反对开放获取的,对此您如何评价?

池永硕:爱思唯尔完全支持开放获取,而且从未回避在开放获取方面的承诺。如果我们是反对开放获取的,那么我们怎么会成为全球第二大金色开放获取出版商呢?对于爱思唯尔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提供定制的、全面的解决方案,供研究者和作者选择。说到底,出版商的使命和价值就是提供优质的出版服务——无论是传统的订阅服务还是开放获取服务,只要科研人员需要,我们就有责任而且非常愿意提供这种服务。


随着科研人员需求的变化和科技出版产业的发展,爱思唯尔在不断探索、尝试、调整服务模式。打个比方:19世纪80年代,爱思唯尔的角色就像“农民”,我们“种植、收获”印刷版的信息,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信息是怎么被使用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角色变成了一个“超市”,将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处,供顾客选择。现在,我们变成了一个提供人工智能和机器语言驱动的解决方案的“餐厅”。通过使用新的工具和技术,我们和客户一道开发新的“菜谱”来满足他们的喜好,并提升用户体验。


在出版的语境下,随着我们的客户对于开放获取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也在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科研界来说,没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是所有的大学、实验室、国家的情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断优化我们的产品方案,使其包含科研生态系统里所有作者、科研人员所需要的出版选项,包括在我们出版的所有期刊中提供开放获取的选项。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放获取出版商之一,我们有责任并且致力于帮助学术界朝着无摩擦、可获得的方向发展。


Q: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US OST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都在就开放获取(OA)和开放科学(OS)公开征询意见。能否说开放科学是未来世界大势?

池永硕:开放科学(OS)发展势头很好,我们作为出版商当然也需要以同样的热情回应这个趋势。开放科学的目的是让科学变得更加协作、可复制和透明,正如我们与客户达成的许多独特的、变革性协议所体现的那样,爱思唯尔完全支持这样的行动。


开放获取是开放科学的一部分,爱思唯尔将不断发展和创新,创造一个无障碍访问的世界。但是我们要明确,从订阅模式过渡到完全的开放获取,绝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就像我们的道路交通规则,不可能一天之内就要求所有驾驶员从右侧驾驶改为左侧驾驶。要做好这件事,需要深思熟虑,并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计划。


如果客户希望快速推进开放科学和开放获取的进程,那我们也很愿意以同样的速度推进。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紧密关注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毕竟开放获取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哪一个类型最适合客户的需求和目标呢?为了实现科研人员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快速向开放获取出版的方向转变,我们又需要和客户达成哪一种类型的协议?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科研人员需要哪种服务,我们就提供哪种服务。


Q: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统计,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一。您对中国科技政策制定者有何建议?


池永硕:正如你所说,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居全球之首。在开放获取模式下,一个基本的、不争的事实是:出版的文章数量越多,支出的费用就越多;出版的文章数量越少,支出的费用就越少。向开放获取转变的过程意味着国家需要有更多的支出。所以问题就变成了中国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让我们以北京的空气为例:每个人都认同空气应该更清洁、纯净,但是我们愿意通过叫停每一辆汽车、关闭每一座工厂来实现这一目标吗?这当然不可能。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各个相关方要一起讨论共同的目标和策略,从而实现最佳的空气质量。其次,大家需要协同一致,逐步地开展工作。

开放获取也是个类似的过程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图书馆、大学和研究机构首先应该明确开放获取是否对中国最有利。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最终的目标又是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倒推,设置中间每一个更详细的阶段性目标,从而达到在开放获取方面的最终目标。在这里我想表个态:作为整个科研界的紧密合作伙伴,爱思唯尔将永远支持中国作出的决定!


k/i3/zsfz1594709830.1865271.jpg
2019年「柳叶刀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发表开幕演讲。


文章来源于励讯集 。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