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建筑史学刊、在艺APP1955年3月31日晚上,同仁医院打电话告诉梁再冰:林徽因病危。她赶到医院时,母亲林徽因已经昏迷不醒,护士把住在隔壁病房的梁思成搀扶过来,“父亲坐在母亲的床前,拉着妈妈的手放声痛哭”,梁再冰回忆道。两天后,也就是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终年51岁。这一天,也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永过世整整一年。1954年4月2日,梁思永心脏病发作,经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他不仅是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成的弟弟,更是中国第一位受过西洋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一年失去两位至亲,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残忍的,即使他是经历传奇一生的梁思成。梁思永与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亲自为他们设计了墓碑。林徽因墓,1955年建成,梁思成设计,墓碑雕饰用的是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纹饰刻样,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对于弟弟梁思永的墓碑,梁思成更多地呈现了他对一位中国考古学先驱的惋惜和敬意:墓碑周围被圈了一块地,象征考古学家的田野;前面一块碑,象征了考古学家常做的地层剖面图;最后是三个石块垒在一起的“后岗三叠层”,上面是殷墟重要的装饰纹样。梁思永墓,1954年建成,梁思成设计,梁鉴摄
“这是梁家人提供的最新史料,也是第一次公开展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王南,也是此次展览团队核心人员之一,在“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上为公众做着讲解,极为细致。整个展厅被特别设计成了一座肃穆宁静的“墓园”——展柜按照梁思永墓碑的造型进行设计,高度比普通展柜低矮一些,每一个展柜像一座“墓碑”,成为梁思成一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份重要工作,认真观看展品的观众仿佛在向梁思成的每一个成就鞠躬致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现场
这里的每一幅图像、每一段陈辞、每一张描绘,都成为了梁思成毕生成就的一段铭文。这种线性叙事、矩阵陈列相交替的展陈方式,为展厅赋予空间以纪念性,时代背景与人生轨迹相互交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现场
在这场展览,人们看到了362件包括照片、录像、图纸、模型、书信、手稿以及空间装置在内的巨大体量展品规模,听到了很多从未听过的故事,更看到了一位与以往认知不一样的梁思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现场正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提出的,“我们不再通过粗线条的历史去认知梁思成。”“我们担当的责任很重大。公众对梁思成以往的认知本身是粗线条的,只知道一个大概:对中国有贡献,建筑学的泰斗,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泰斗,保护历史又有着壮志未酬的工程。但看完这些手稿和文献,就会了解个人在历史境遇之下的微妙且丰富的东西。比如那些家书、友人之间的通信,字里行间透露出来对新中国建立以后抱有的饱满热情,对未来都市的想象,对中国工业化和新的社会模式的期待,这些所有想法本身就值得细细琢磨。”苏丹说道。
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学业成绩非常优秀。1920年在梁启超指导下,19岁的梁思成参与翻译了英国威尔逊著《世界史纲》,并于七年之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梁思成是译者之一,梁启超是校对者之一,父子俩的名字出现在同一本书上,很有意义。而且据说当时比梁思成小三岁的弟弟梁思永也参与了一些翻译工作,可见家学有多深厚。除了英语,梁思成还会德语和法语。“梁先生从不吹牛,所以从来没人知道他还会德语和法语”,王南在介绍梁思成当时填写的哈佛大学申请表时说道。在这张表上,记录着梁思成过去接受了哪些教育,比如在清华上了哪些课,在宾大上过哪些课,甚至还学过3年德语、1年法语。还有出生地那一栏下面,用括号特别补充的一句话:(日本出生)但是中国公民。《营造法式》(陶本),1925年,朱启钤旧藏,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1925年,梁启超从国内寄了《营造法式》这本书给远在美国的梁思成,并在扉页上写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朱桂莘校印甫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音俾永宝之。”当时,梁思成虽看不懂书中宋代建筑术语和内容,但产生了要研究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强烈愿望。梁启超当时鼓励梁思成和林徽因好好研究这本书。但“我们(后人)没有做好这个工作,没能永宝之”,王南感到遗憾,“这是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藏本。梁启超寄过去的那本现在找不到了,可能在私人藏家手里。如果说《营造法式》最珍贵的两本,第一肯定是那本,第二本就是今天展出的这个,算是我们这次展览的头号展品。”关于梁思成在海外的求学过程,这里还有个小故事:虽然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但梁思成始终没有获得过正式的博士学位,只是在1947年普林斯顿大学给他颁发过荣誉博士学位。当时普林斯顿大学要给梁思成发学位服,需要填身高,梁思成在信中回复道:1.63米。“以前都不知道先生的身高,没地方考证,这次做展览看到那张表,还是第一次知道”,王南提到了展览筹备过程中的一个有趣小片段。
“梁再冰说,一生都没怎么见他哭过,唯独那一次,他哭了,还哭得特别难过。”王南在介绍展览第二单元“书写中国建筑史与破译天书”时,讲解到一幅测绘图时说起。那是梁思成与莫宗江等人在1935年对山西应县木塔实测的所绘的平面图,图纸左侧有着很明显的被水泡过的痕迹。<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js_insertlocalimg" data-ratio="0.6069868995633187" data-s="300,640" src="http://pic.zhishifenzi.com/
yii\base\ErrorExceptionimagecreatefrompng(): gd-png: fatal libpng error: Read Error: truncated data
1.in /var/www/DeepNewsV1/common/functions.phpat line 1756
1747174817491750175117521753175417551756175717581759176017611762176317641765
case 'jpg':
$img_handle=imagecreatefromjpeg($img_name);
$img_func='imagejpeg';
break;
case 'jpeg':
$img_handle=imagecreatefromjpeg($img_name);
$img_func='imagejpeg';
break;
case 'png':
$img_handle=imagecreatefrompng($img_name);
$img_func='imagepng';
break;
case 'gif':
$img_handle=imagecreatefromgif($img_name);
$img_func='imagegif';
break;
default:
$img_handle=imagecreatefromjpeg($img_name);
$img_func='imagejpeg';
2.yii\base\ErrorHandler::handleFatalError()
$_POST = [
'src' =>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xOEq977OfG6vfbG72Bx1b6ouADaLonKZ6YEltBia1FsCkrSk2V2GawCCS6iaUUCmbwIOicooBCpswPxEu069MjMw/640?wx_fmt=png',
'count' => '12',
];
2021-08-26, 20:00:45
Apache/2.4.18 (Ubuntu)
Yii Framework/2.0.11
" data-type="png" data-w="916" style="" />
山西应县木塔五层平面图,梁思成、莫宗江实测,1935年绘图,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在北平成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后来因为战争爆发,营造学社不得不从北平迁址到李庄,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梁思成在四川李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室,194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影像资料,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接近2000公里的行车距离,即使放在今天,如果马不停蹄地自驾过去,也要30多个小时。那么多一点一点测绘出来的图纸怎么办?梁思成他们当时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所有的东西打包好,放到天津一个银行的地下室里。结果他们人到了李庄之后,得知天津发大水,那些材料都被水泡了,梁思成哭得极其伤心。后来,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把天津那一批资料抢救出来,又想办法运送到了李庄,这些被梁思成当作宝贝的图纸最终回到梁思成身边。梁思成测绘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影像资料,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1931到1937年这段时间,营造学社开展了针对中国古建筑的大规模田野调查工作。短短五、六年时间,学社成员以现代建筑学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古建筑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和调查,搜集到了大量珍贵数据,其中很多数据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1946年学社才停止活动。莫宗江,当年是梁思成的重要助手,也算是他的弟子,跟着测绘过很多古建筑,应县木塔就是其中之一。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后来人们将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山西应县木塔一层剖面测稿,梁思成、莫宗江于1933年9月测绘,清华大学档案馆藏30年代搞测绘,没有现在的技术设备,梁思成他们是怎么对塔刹(塔的最高处)进行测量的呢?据莫宗江回忆,他们当时是沿着铁链子一步一步爬到塔刹上面测,“梁先生上去了。我本来也想上去,没想到爬了几下就下来了。那铁链冰手!我怕我手已经冻僵了,我就,六十几米,老天爷”,当时只有17岁的莫宗江怕了,“如果我下去,我就从20层楼下去了......”。山西应县木塔塔刹测稿(局部),梁思成、莫宗江于1933年9月测绘,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在1933年9月27日梁思成、莫宗江测绘的“应县木塔塔刹高度角度及望远镜写生测稿”上画着一个抱着塔刹的小人儿,那应该就是梁思成,为了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敢拿性命去冒险。从田野考察到后来的李庄,过上了“苦日子”的梁思成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家境富足的大公子。
从1928年学成归国立刻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到1945年致信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建议创办建筑系,梁思成要为中国培养了人才、建立中国建筑教育的理念基础和基本训练体系的想法坚定了几十年。1928年8月,梁思成与林徽因回国,在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并亲自任教,成了这个专业仅有的两位老师。在开设的课程中,林徽因负责讲授美术和建筑设计,梁思成则讲授建筑学概论和建筑学设计原理,同时他还将西方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相融合,开设了建筑史课程。1929年东北大学建筑系教师们的合影:右二为梁思成,中央为陈植
1929年夏天,梁思成和林徽因向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期间的同学陈植、童隽和蔡方荫发出邀请,请他们也来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东北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前排:左一蔡方荫、左二童寯、左四陈植、左五梁思成、右一张公甫,童明提供
然而,正生机勃勃努力发展的学校在1931年遭遇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领了沈阳,摧毁了东北大学,只存在了3年的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就被迫停办了。梁思成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信手稿,1945年3月9日,信中建议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后来到了1945年,梁思成给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写信,建议战后在清华设立建筑系。清华大学批准了梁思成的请求,决定聘任他担任建筑工程学系主任。同时,与中国营造学社合作,成立建筑研究所,梁思成任所长。梁思成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七学生在一起,学生左起张锺、鲍朝明、应锦薇、朱爱理、何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影像资料,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1946年,梁思成赶赴美国考察,并应耶鲁大学邀请,前去讲授中国建筑和艺术。临行前,梁思成写信给曾经担任过他助手的吴良镛,请他加盟清华建筑系创办事宜,“(梁先生)来了一封信,他就说我准备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你是不是有空来看我一下。”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老先生曾回忆道。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决定,影响了吴良镛的一生。8月10日展览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已经99岁高龄的吴老坐在轮椅上亲自来到展厅参观,朴素而低调。
1958年,梁思成前往捷克斯洛伐克考察。那个时候他已经得知北京古城墙被拆,很痛苦。在捷克布拉格,看到整座城市被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得很好,梁思成对一同参观的时任城市建设部城市规划局建筑师的郑孝燮说了一句话:“北京原来比它强多了,有更悠久的历史、更灿烂的文化。”然后就没再继续往下说。梁思成访问捷克斯洛伐克留影,1958年,郑孝燮(左一)与梁思成(左二),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梁思成这句话,听者有心了。70年代,北京城改,要打通德胜门内外大街,德胜门箭楼面临被拆风险。郑孝燮得知消息,连夜给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写信,请他出面保住:“德胜门箭楼,是除前门箭楼外,在京城‘北线’现存的惟一的明代古建筑了,得把它保留!”最终,德胜门箭楼保住了并被好好保护至今。梁思成《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手稿),1950年,清华大学档案馆藏其实在1950年2月,本着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梁思成、陈占祥两位先生曾对新中国首都所做科学规划的大部署草图,并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当时他们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大多数城墙没有保住,梁思成当年对于新首都的城市构想也成为了一个遗憾。当时有本杂志叫《新观察》,上面刊登了一幅梁先生的小画:他把北京城墙画成了一个市民公园。人们可以上去玩,上面还有花坛,还可以下棋,也能欣赏整个北京城的风景,变成一个环城立体公园。今天在南京、西安都实现了,北京的被毁了。
一张拍摄于1962年的照片,被放在了整场展览的结尾。那是一张梁思成的独照。梁思成在清华大学胜因院12号家中,1962年,张水澄摄
当时的梁思成已与第二任妻子林洙结婚。照片里的梁思成,面无表情,旁边摆着一张林徽因的肖像照,最好看的那张。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要从1918年说起。当时的林徽因15岁,初识18岁的梁思成。因为梁思成是梁启超第二子(长子夭亡,以年长之子尽长子义务),所以林徽因称他为“梁二哥”。1928年4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罗马参观西方古建筑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结婚日期选定在3月21日,也是宋代著名建筑家《营造法式》作者李明仲碑上的唯一日期。1928年3月思成与徽音在渥太华结婚,徽音穿自己设计的东方色彩结婚礼服婚礼在总领事馆中举行,因为不愿穿西方式白婚纱,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毕业的林徽因给自己设计了带有东方色彩的结婚礼服,引起当地新闻界很大兴趣。二人婚后选择去欧洲度蜜月,参观了古代和现代建筑。梁思成与林徽因婚后游历欧洲途中,1928年,梁思成亲属提供旅行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件特别浪漫的事儿。梁思成与林徽因到达西班牙古城格拉纳达后,想要去参观阿尔罕布拉宫。没有赶上末班旅游车的两人雇了一辆马车飞驰前往。等赶到阿尔罕布拉宫时天色已晚,宫门马上就要关闭了。梁思成与林徽因急得满头大汗,请求工作人员让他们进去看看。得知他们的来意,也看到了他们的诚意,工作人员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甚至陪同他们参观游览。进入著名的石榴院狮子院时,月光下的神秘气氛特别迷人,林徽因便写了一篇幽美的散文《贡纳达之夜》。这篇文章非常重要,可惜至今还没有找到手稿。1929年8月,林徽因回到北京,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林徽因给正在北戴河姑姑家的8岁女儿梁再冰写了一封信,第一句话是“宝宝,妈妈不知道要怎样告诉你许多的事,现在我分开来一件一件地讲给你听”。
从家国大义到女儿成长,林徽因仔仔细细地给女儿写了十点,并告诉她“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
最后还附了一张手绘地图,“叫二哥给你讲杨六郎雁门关的故事”,地图细致又可爱。
这张与母亲林徽因的合影,是梁再冰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这个我们有原片,但这次没舍得用,想等到林徽因120周年纪念展时拿出来。再过三年就是。”研究梁思成与林徽因多年的王南说道。三年而已,值得等。1936年,林徽因在山东测绘滋阳兴隆寺塔
展览:
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展览时间:
2021年8月10日-2021年10月20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8号展厅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制版编辑 | Mor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