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团队报告:结合疫情分析,北方冬季PM2.5最多有30.9%下降空间
华北地区二氧化氮2020年1月1日和2月28的比较,图片来自Lancet
撰文 | 汤佩兰
责编 | 叶水送
● ● ●
新冠疫情对许多人类活动强行按下的暂停键,也让科学们遇上了观察空气质量变化的难得机会:治理大气污染的下界可能到哪里?
2020年年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联合发布了《“2+66”城市2013-2019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这也是自2015年3月以来上述团队连续发布的第七份空气质量报告[1]。
报告团队再次呼吁将细颗粒物(PM2.5)为75微克/立方米的空气质量“良”的上限,调整为50微克/立方米,以减少中国公民的长期污染暴露水平。
中国北方冬季PM2.5最多还有30.9%下降空间
相较往年,此次报告的一大新增是有关新冠疫情防控举措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报告中提到:新冠疫情为我们提供了获得冬季中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的下界的机会。
报告中介绍,受疫情影响,颗粒物浓度在57个城市中均有额外下降,2020年2月PM2.5和PM10平均浓度降幅分别为30.9%和14.3%,山东、河南两省份下降较多。因为二月份疫情期间重工业品产量,除了建材和发电外,与去年同期和疫情暴发前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在报告中,作者认为疫情期间PM2.5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人群隔离导致二氧化氮下降所产生的。
此外,二氧化氮受疫情影响最为显著,原因是其主要污染来源之一为城市交通,在疫情期间受到严格管控。不过,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也正是基于以上数据,报告称在目前供暖、电力和基本生产排放模式下,中国北方冬季PM2.5最多还有30.9%的下降空间,二氧化氮最多39.6%,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下降空间分别为10.0%和13.9%。同时,报告也提到要让PM2.5达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挑战,改善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的途径应是产业机构的改善和升级。
不过在国内疫情相对稳定以后,大气污染正面临加剧风险。总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研究机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数据显示,在经历二月份的封锁后,三月中国的大气污染程度急剧下降。随后触底反弹,在四月中旬开始的30天内,全国PM2.5、二氧化硫和臭氧浓度超过去年同期水平[2]。
陕西、山西大气污染治理幅度有待提升
在扣除气象和疫情影响后,2019年PM2.5浓度下降显著,同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也大幅下降。报告分析,大气污染大幅度改善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去几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推行散煤替代改气、改电。
经过六年治理,京津冀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已有明显改善,涉及的相关省市PM2.5累积降幅达51.9%,PM10累积降幅为49.4%;与此同时,陕西、山西则下降幅度较低,且近两三年PM2.5和PM10才有下降趋势。
然而,陕西、山西的大气污染治理相较其他地区表现不佳。报告指出,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相较2015年,2020年的PM2.5年均浓度应降低18%。
在五省二市“2+66”城市中,有21个城市未达到降幅标准,主要集中在陕西(7个)和山西(8个)。其中山西在六年间均为五省二市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地区,唐山、临汾、大同、焦化等钢铁重工业城市仍保持全年较高污染水平。
此外,报告还表示,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持续恶化且未有减缓趋势。在报告统计中有21个城市6年累积增幅超过50%,10个城市超过60%。2019年臭氧浓度最高的前8个城市均在山东省,其余2个在河南省。报告敦促山东省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治理臭氧的步伐。同时建议对全国主要污染区域设定臭氧改善的具体数值目标,避免部分地区面临颗粒物和臭氧双重污染的局面。
另外,报告还直言“目前以PM2.5为75微克/立方米作为空气质量“良”的上限过于宽松”。通过分析五省二市过去六年的空气优良率,团队发现 “2+66”城市PM2.5中位数浓度从2015年的76.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55.5微克/立方米。
但大量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至75微克/立方米的空气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使用50微克/立方米作为“良”的上界,一方面将提高中国污染等级提示的标准,将使中国人群能实行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减少我国人群污染暴露水平。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未来个人及国家的医疗健康开支,为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更高的目标和新的动能。
参考资料
[1] 《空气质量报告(七):“2+66”城市2013—2019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
https://www.songxichen.com/Uploads/Files/Report/Air_Quality_Assessment_Report_VII.pdf
[2] https://energyandcleanair.org/wp/wp-content/uploads/2020/05/China-air-pollution-rebound-fina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