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厨送快递当护士教幼儿,你的性别重要吗?-资讯-知识分子

做大厨送快递当护士教幼儿,你的性别重要吗?

2020/05/13
导读
职业教育究竟如何形塑和影响了横向职业性别隔离?其中发挥的具体机制是什么?

image

来源:www.pexels.com


  


撰文:宋鑫淼

责编:周穆之



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们看到无数白衣天使辞别亲朋,奔赴湖北,其中常见女性的身影。根据《人民日报》截至3月7日的报告:援鄂的346支队伍中,女性医务人员有2.8万人,占总人数的2/3。护士队伍贡献了绝大数娘子军。由此让人不禁想到了“职业性别隔离”(occupational gender segregation)这一性别平等中恒久的议题。

职业性别隔离可分为横向隔离垂直隔离:横向隔离是指行业和职业之间的性别隔离,比如女护士和男医生,女服务员和男厨师。垂直隔离则是指层级差异,如男女在工作晋升上的差别。如果说垂直隔离更多发生在进入职场后,那么横向隔离则出现得更早,一般出现在教育阶段。例如知识分子/缪斯夫人曾刊登过关于中国北京地区大学本科男女专业选择和初次就业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36753669),反映出深刻的专业的性别差距和对未来就业以及收入的巨大影响。

本文以高职高专为切入点,讨论职业教育究竟如何形塑和影响了横向职业性别隔离?其中发挥的具体机制是什么?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调查显示,中国本科女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分别是会计、小学教师、文员、行政秘书和初中教师;高职高专女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分别是会计、文员、护士、客服专员、电子商务专员。会计、教师(本科生)、护士(高职高专)和服务业文员成为了女毕业生主要的去向。无一例外这些职业符合大众对女性的传统认知:抚育、照顾、细心。相比之下,本专科男毕业生更多从事工程类的工作。

经过笔者2017-2019年在中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走访发现,专业性别隔离现象广泛存在:护理专业400人中仅有35个男生;学前教育专业300人里只有5个男生……。与之相对的是汽车工程专业,所谓“修车”专业,170个学生里没有一个女生;数控与自动化专业的150个学生里只有17个女生。


image

来源:www.pexels.com


1

专业选择:男怕照顾人,女怕离家远?


与择校相比,家长更为在意专业,并依据自身对于“男生”和“女生”的理解进行专业选择。在他们看来专业与未来的工作有着紧密联系。俗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梅芳,一个高职二年级的女生在经历了中专三年枯燥乏味的会计学习后,选择了现代物流管理这一看似有趣新鲜的专业。可这一决定始终得不到跑长途货车的父亲的理解。女生苦恼地说:“他说物流管理就是分拣货物,这种体力活不适合女孩子干。我上高中的时候,没考上高中,就考了个职高,他就挺想我去学护理的。”“体力活”及其背后连带着的“奔波”“不安稳”成为了父亲拒绝的理由。与之相反,“护理”这个被梅芳父亲认为是香饽饽的专业却被李俊的父母视为“不体面”。李俊在读了三年电气自动化中专后,决定按照兴趣重读中专的护理专业。他的父母极力反对——“父母觉得护理职业特别,需要伺候别人。还有就是因为我是男生,不适合干这么的工作。”

女生不适合体力活,男生不适合细致活。家长从既有的劳动力市场和自身对性别的理解,为孩子选择符合其性别特征的专业。于是,在没有进入高职高专学习前,部分学生因为性别已经开始走向了不同的职业道路。但总有一些学生挣脱了刻板印象而选择非典型的专业,比如说护理专业中的男生、自动化专业的女生、学前教育中的男生等等。学校里还有许多性别比例较为平衡的专业,比如物流专业、商贸、烹饪、园林等。那么职校的学习与生活究竟是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还是让他们对性别、专业和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呢?

image

来源:www.pexels.com


2

男女都怕入“错”行:什么是“错”行?


对于性别是否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持否定态度。与其说男生或是女生不能学什么,学生们更倾向于说男女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专业的性别比、课程内容设计以及教师的性别意识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职业性别认同。


李俊经过两年的护理专业学习后,开始摆脱了护士应该是女生的困扰。他认为男生由于体力上的优势,在做心肺复苏和ICU病房的工作时比女生更轻松,找到了性别身份与专业学习的平衡点。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苏达却无法在性别身份和专业学习中找到平衡。学前教育的专业课有钢琴、舞蹈和美术,时常有绘画和舞蹈等比赛。虽然跳舞优秀的男生也有,但对于大部分男生尤其是像他完全没有接触过舞蹈的人来说,在人前跳舞实在太困难。


即使在性别比例差异不大的专业里,学生们也会因为性别产生困扰。李丽,物流管理二年级学生,表示虽然在课业上女生比男生表现更为出众,但她毕业后不想做快递员。专业老师建议女生去做“单证”,即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完成报关等程序的工作。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的苦恼也发生在小琴的身上。她十分喜爱烹饪,所以选择了烹饪中专三年的项目。可是进校后才发现做中餐大厨是需要臂力和体力才能完成颠勺等工作,而毕业后进后厨的女生更是寥寥。不难发现,“体力”成为了女生在选择专业和职业中不容忽视的一道门槛。即使是在性别比例差别不大的专业里,体力仍会限制女生的岗位选择。而对于男生来说,克服外界的“刻板印象”以及调整自身对那些看似有损“男子气概”的行为的认知则是挣脱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重要一步。

image

来源:www.pexels.com


3

真金还得火炼:男技术女秘书?


实习是衔接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一环。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会安排至少一年的企业实习。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学生实习事宜。不同学校在实习合作中的话语权各不相同。仅从观察到的案例可发现,学校和老师有时出于“保护”“照顾”,会将女生分配到一些行政和服务岗位上,即所谓“坐办公室的工作”,而不是一些技术或者与专业相关的岗位。

小梅所在的数控和自动化专业的实习合作单位大多是长三角一带的汽车零件制造工厂。全班47个男生都选择了去汽车厂。虽然工作比较累,需要搬重物,但实习工资达到4000-5000元,实习后有希望转正。班主任则建议班里的5个女生去某档案局做文员实习。一方面是顾虑工厂活累,另一方面认为离家远,不适合女生。李丽及其4个女生听从了老师和家人的建议在档案局做了1个月文员后纷纷离岗。有的回老家考教师资格证,有的则自行找工作。

除了学校和老师出于“照顾”的建议之外,有时实习企业对男生的偏好也阻断了女生将所学知识变成生产力的可能。就学业表现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的女生平均成绩比男生优秀。但在实习工作安排上,合作的快递公司只为男生提供50个岗位。学校无法为女生提供其他的实习岗位,她们只能自行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比如麦当劳里的服务员、小公司里的秘书和文员。事实上,如果没有职业学校代表学生与企业进行谈判,或者调整企业歧视性用工,仅凭学生个人是很难打破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而最终只能找到市场和大众认为适合女性且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和岗位。

image

来源:www.pexels.com


4

小结和讨论


本文由职业教育切入,试图溯源横向职业性别隔离,更为重要的是对职业教育只谈技能培养和增加就业机会这一观点的反思。没有性别的视角,则无法理解男女生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年长、教育类型和专业学习,却无法实现性别职业平等的现状。在打破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过程中,仅凭学生个人的热爱和兴趣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抵抗来自父母的不理解,在老师教诲中不断调整自身的预期,在性别身份和职业选择中寻找平衡。


顺利完成校内学习后,他们还需要接受劳动力市场的筛选和考验。很多时候,高职高专学校在实习合作关系中处于弱势,使得学生不得不承受来自实习公司基于性别刻板印象来进行的岗位安排。并且面向高职高专毕业生开放的岗位中,不少强调“体力”和“外貌”等生理特征:男生干体力活,女生吃青春饭。这种基于生理特征为筛选标准的劳动力市场又会进一步强化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路径的性别分化。


参考文献

(1)麦可思2019年就业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930684.html

(2)女大学生就业调查:http://www.199it.com/archives/568908.html

(3) Guangye He & Muzhi Zhou (2018) Gender Difference in Early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The Roles of Study Field, Gender Norms, and Gender Attitudes,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50:3, 339-366,DOI:10.1080/21620555.2018.1430509



宋鑫淼

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在读 



注:本文转载自缪斯夫人。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