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科研不靠谱?临床应用依旧潜力巨大-资讯-知识分子

干细胞科研不靠谱?临床应用依旧潜力巨大

2018/10/18
导读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辛苦搬了一天砖的博士生Dr. 楚门,收完当天的最后一批细胞,入睡前日常浏览网页:美国生物学的头版头条堪称一万点暴击!科研圈的一个弥天大谎正式戳爆!

微信 (网页 由 mp.weixin.qq.com 提供) 2018-10-18 19-35-23

撰文 | 虎斑妞(健康学人)


●      

也不知是受全球“黑天鹅”齐飞的影响,还是扁平的互联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核爆,“贵圈真乱”的故事如今复制到了科研圈。

近日,哈佛大学医学称,Anversa教授的31篇论文涉嫌数据篡改和伪造,被悉数撤回。心脏干细胞的相关研究在一夜之间“爆仓了”!随之倾覆的还有这名干细胞界顶级学者,曾经风光无量的研究事业。

风险不是一夜积累的,数年前,谎言“爆仓”的征兆就已出现:2014年,主角A君第一次被同行在《自然》期刊撰文质疑。2017年,他的老东家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被爆出要支付1000万美元的罚款,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的资助亦将被追回。尽管A君曾“杠精”附体,和相关机构打过一场名誉权的维权官司,但最终也以败诉告终。如今,他在哈佛医学院的研究组已彻底凉凉。

事件的二号主角,心脏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是在2003年被A君的一篇论文推到世人面前的。按照表面标记物不同,又被分为C-Kit+细胞、Scal-1+细胞、SP细胞等多个种类。其中,C-Kit+细胞被寄予了厚望,因为它能“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

“可以分化”这项技能有多牛?简直堪比游戏中的顶级Buff(游戏中的魔法)!本来,心脏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器官。作为人体的大boss,当然要有高姿态:心脏不能再生,心肌细胞也不能在机体实现自我复制。

当过劳或者病变时,心脏只能通过心肌肥厚来消化“负担”。要知道,心脏出毛病导致的死亡率,可远远超过了癌症。而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血管性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都无法逆转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过程。坏死的心肌成了科学家们烧脑的问题。

有了A君发现的大神器——心脏干细胞,可以说,人类对心肌梗死这样的凶残疾病,进行降维打击,似乎就指日可待啦!

一时间,科研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敏锐且勤奋的科学家们,火速将心脏干细胞的应用拓展至N个细分方向。敏锐且贪婪的商业资本,也迅速掷重金、抢占产业的高地。

后面的故事当然大家都知道了——眼看他高楼起,眼看楼又塌了。皇帝的新装无法欺骗所有的人。当万众瞩目的C-Kit+细胞褪去“干细胞”的光环,也泯然普通细胞矣。对于相关的研究,结论是否客观,要理性看待。

举个栗子:有些既往研究是提取心脏细胞,进行体外实验,以探讨隐藏的分子机制。当然啦,在一系列诱导条件下,确实有细胞在培养环境中长成了“理想的样子”——分化成为心肌细胞。而生物体是复杂的,体外实验不能全等于体内实验,对于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研究结果,客观看待才是正确的姿势。

也有研究称,把干细胞家族的一员——祖细胞,注射到患者体内,在某些条件下,部分受试者的心脏功能确实得到了改善,而患者体内并没有出现新繁殖的心肌细胞。科学家认为,或许是旁分泌机制在起作用。也就是说,这些细胞产生了可以改善心脏机能的物质。


5/12/zsfz1539862631.339647.png


心脏干细胞不“干”,并不意味着通过干细胞技术治疗心脏病这条路走不通。目前,通过干细胞治疗血液疾病,帮助失明患者重见光明,改善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都已成为现实,而且,干细胞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也远远不止于此,其相关的机制,除了“再生修复”之外,还包括调节免疫途径、调控基因表达,等等。未来,依靠干细胞技术治愈心脏病,依然充满可行性。

拜伦曾说,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路(Adversity is the first path to truth)。在人类科学探索的路上,桎梏、荒诞、绝境和黑色幽默从未缺席,科学的真理就在这重重的矛盾中,广泛传播,无往不胜。


参考文献:

[1]Tang, XL, et al. Long-Term Outcome of Administration of c-kit(POS) Cardiac Progenitor Cell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ansplanted Cells Do not Become Cardiomyocytes, but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mprovement and Proliferation of Endogenous Cells Persist for at Least One Year.  Circulation Research (2016) 4.

[2]Jop H. van Berlo, et al. c-kit+ Cells Minimally Contribute Cardiomyocytes to the Heart. Nature (2014) 5-15.


版权声明:

本文由《健康学人》负责编译撰写。投稿、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healthcaresci@hotmail.com,或添加微信号JKXR_KK进行咨询。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健康学人》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47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健康学人由全球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一线学者创办,致力于普及有科学证据支持的健康科学知识,传递国内外科学家的声音.追求健康理念,共寻生命真知。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