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社论:COVID-19——从经验中学习
● ● ●
《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最新社论指出,中国的经验对于探索未来如何安全地解除限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在许多国家正面临或即将面临疫情高峰之时,人们在深感焦虑的同时也会越来越理解集体和社区的重要性。全球社会要利用好这种国际合作精神,避免在更脆弱的国家重蹈覆辙,这是势在必行的。
过去两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经无情地向西方蔓延。3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欧洲是当前疫情的震中。几天之后,意大利的COVID-19死亡病例超过中国的COVID-19死亡病例。截至3月23日,伊朗和西班牙也报告了逾1,000例死亡病例。与此同时,很多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所报告的COVID-19病例数目也在不断增加,这预示着全球范围内因COVID-19而死亡的人数将出现激增趋势。在COVID-19大规模扩散的同时,全球各国出台一系列严格的遏制措施,这充分反应出此次疫情对全球构成的极大威胁。两个月前在武汉实施的看似严厉的“封城”措施,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遏制措施。不过,目前仍然有很多国家没有遵循WHO关于遏制措施(大规模检测、病例隔离、接触者追踪以及保持社交距离)的明确建议,转而采取了一些相对随意的疫情应对措施,比如仅试图通过保护老年人和那些有特定健康问题的患者来抑制死亡的发生。
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国家最初对疫情应对缓慢,如今看这一判断愈发糟糕。当各国领导者仓促地为不堪重负的医院购买诊断试剂、个人防护用具和呼吸机时,公众愈发感到愤怒。多国领导者对疫情的最初反应是由很多有害的理论拼凑而成的。这些有害的理论从对疫情态势的否认和不识时机的乐观,到被动接受大规模死亡,都被类似“史无前例”的(政治)措辞来合理化了。但是,这掩盖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Ebola)病毒、寨卡(Zika)病毒和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等疫情暴发带来的伤害,也掩盖了科学家们普遍认同“大流行总有一天会暴发”的观点。中国香港和韩国接受过既往新发感染病的考验,所以他们积累经验,能在扩大检测范围和接触者追踪上做得更好。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民众感到害怕、愤怒、犹豫,并且对自己国家的领导人失去信心。但是,伴随着这些负面情绪,也出现了团结一致应对疫情的图景。医疗卫生工作者们对患者和他们的社区家园展现出极大的奉献精神,即使面临挑战甚至有时危险的状况,他们仍能抱以悯然与决心来应对病毒。邻居们组织起来帮助弱势群体;企业和国家政府已经加大力度为有需要者提供支持,并且加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此外,疫情期间也涌现出一些体现国际间团结合作的例子,比如,应对疫情走在前面的国家或者在疫情控制方面取得较好成果的国家给其他国家分享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信息和专业知识等。中国的经验对于探索未来如何安全地解除限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不可避免地,下一波感染将袭击非洲和拉丁美洲。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报告了来自41个国家的COVID-19病例;巴西、墨西哥、秘鲁均已报告了几百或几千的COVID-19病例。大多数非洲或拉丁美洲国家仅有几十或数百台呼吸机,很多医疗卫生机构甚至不能提供基础的治疗如吸氧。如果感染大规模扩散,其脆弱的医疗卫生系统将很快不堪重负。居住在贫困、拥挤的城市市区中的人们尤其易感;许多人不具备基础的卫生设施,不能进行自我隔离,也没有带薪病假或者社会保障。为了应对这一危机,WHO发起“COVID-19团结应对基金”,目前已筹得7000多万美元;而且一些区域组织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积极措施,如共享信息以及接受试剂盒和医药用品的捐赠。许多国家政府已经迅速作出回应,但是还有一些国家尚未认真对待COVID-19所带来的威胁——例如,无视WHO关于避免大规模集会的建议等。因为没有对疫情暴发做出有力的应对措施,巴西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已经受到卫生专家的强烈批评,并面临着公众愈加强烈的反对。
在许多国家正面临或即将面临疫情高峰之时,人们会深感焦虑,但同时也会越来越理解集体和社区的重要性。欧洲和美国的举措已经说明,无论是寄希望于其他地区遏制疫情,还是抱着接受命运安排的心态,拖延疫情应对是无济于事的。全球社会要利用好这种合作精神,避免在更脆弱的国家重蹈覆辙,这是势在必行的。WHO提供了一致、明确的循证建议,进行了有效沟通,巧妙地处理了复杂的政治局势。全球并不缺乏有效的领导力。WHO在协调全球响应疫情工作方面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必须继续下去,全球各国和捐助者要支持WHO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注:本文转载自柳叶刀TheLan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