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造假,诺奖得主主动担责; “社会时差”影响学习能力 | 播报-资讯-知识分子

手下造假,诺奖得主主动担责; “社会时差”影响学习能力 | 播报

2018/03/31
导读
4月1日,走进一周有趣、有料的科学新闻。


►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撰文 | 刘天霖、郝春晖、宋宇铮

责编 | 叶水送



  



No.1 手下造假,诺奖得主主动担责


3月28日,日本京都大学向外界宣布解除一名来自iPS细胞研究和应用中心(CiRA)助理教授Kohei Yamamizu的职务,该中心由诺奖得主、著名干细胞学者山中伸弥担任主任。Yamamizu被指涉嫌造假,在这篇文章多处伪造数据,相关文章发表于2017年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该文章被勒令撤稿。早在2017年9月,该中心就收到了匿名举报,于是展开调查,随后上报至京都大学,由校方学术委员会进一步审查。最近,校方做出决定,开除Yamamizu。山中伸弥表示自己负有对中心研究人员监督和管理不善的责任,并表示将辞去中心主任一职,但目前这一说法尚未得到确认。

文章来自: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8/03/29/stem-cell-paper-falsification-leads-to-firing-nobelist-also-penalized/


 

No.2 指节响声来源于气泡破裂?


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握紧拳头时,指节便会咔咔作响。对于这一看似简单的现象,科学家一直未能探明其原理。近日,借助数学公式的模拟,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确认响声的来源是关节伸展时腔内流液形成气泡破裂的声音。相关发现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有趣的是,这一发现与2015年另一项应用MRI技术的研究,认为响声来源是气泡形成的结论正好相反。但无论如何,下次当你的指节作响时,你都可以肯定那是气泡在“作怪”。

文章来源: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why-do-your-knuckles-crack-engineers-say-they-finally-figured-it-out



No.3 不含暗物质的星系被发现


暗物质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进行观测的物质。目前,根据重力产生的效应,人们已经发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然而,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不含有任何暗物质的遥远星系。这个星系名称为NGC1052-DF2,根据星系内部的发光球状星团的运动,科学家测定该星系的暗物质晕(Dark matter halo)和行星的质量比预期的低大约400倍。这也许说明,该星系的仅仅包含普通物质,而不包含任何暗物质。这在某种程度上和人类目前已知的理论相矛盾——科学家通常认为,根据牛顿定律,每一个星系都应该存在明显的暗物质的痕迹。

文章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767

 

7D28924B45245294CBE3ECA6690AD38EAF71F7E3_size44_w1000_h667

No.4 “社会时差”影响学习能力


很多人都有因为早上睡眼惺忪而影响工作和学习质量的经历,这种个体的昼夜节律与其所处环境所要求的作息之间的错位被称为社会时差。最近有研究显示,社会时差会导致学习能力和注意力缺陷。研究者分析了14894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生的两年学习管理系统登录的活动记录,其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经历了大概30分钟的社会时差。社会时差的增加与学业成绩的显著下降呈强相关。如果学生们可以知道自己的社会时差是多少,并根据此进行课程的安排,他们的学习成果将会更好——比如,他们应该尽量安排在自己一天自然醒时间之后开始的课程。

文章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3044-8

 

No.5 婴儿猝死的潜在致病基因被发现


婴儿猝死综合征(简称SIDS)是指看起来很健康的婴儿突然死亡的症候群,是高收入国家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关于引起SIDS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呼吸失调似乎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SIDS可能与一个编码骨骼肌钠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SCN4A基因的突变有关。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美国和英国的278名因SIDS死亡的婴儿,此外研究者将729名健康人的基因作为对照组,最后结果发现,有4个死婴携带能导致细胞受体破坏的SCN4A基因突变,而对照组中无一个体有该基因突变体。由此他们认为,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婴儿呼吸调节能力更弱。当然,他们也强调,该基因突变可能并不是SIDS致死的唯一原因,并且本研究的对象只是白人,因此还需更多的相关研究。

文章来自: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3/180328224228.htm


FC7721F663AFD937FE37C8F031B88B5B3DF1BA5

No.6 病毒进化的新机制被揭示


最近,来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Justin Meyer及其团队发现了一种病毒进化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病毒拥有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关研究发表在Science上。病毒通过攻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病毒拥有的一种宿主识别蛋白,这相当于解开细胞表面受体这把“锁”的“钥匙”。之前,科学家们发现病毒只需要很少的突变就可以获得新的“钥匙”以解开更多的“锁”;而这种改变是如何出现的仍旧未知。Meyer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λ噬菌体进行实验发现,这种病毒的一个基因可产生多种蛋白质,且它们在结构上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会使得一种蛋白质变为多种蛋白质,但它们都可稳定地发挥“钥匙”的功能,由此病毒也就能凭此侵染更多种类的宿主细胞。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病毒如何感染更多宿主,进而帮助我们阻止诸如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烈性病毒的感染。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3/180329141037.htm

制版编辑: 常春藤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