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乃伊研究癌症、不上瘾的止痛药、最长寿脊椎动物 | 每周科技播报-资讯-知识分子

用木乃伊研究癌症、不上瘾的止痛药、最长寿脊椎动物 | 每周科技播报

2016/08/21
导读
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基因编辑专利战又添变数。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宋宇铮、刘嘉欣、李天霖

责编 | 叶水送


  


 


古埃及医疗,图片来源Andre/Wikimedia Commons


No. 1 研究癌症,可通过古人的木乃伊


古埃及人的许多健康问题至今仍牵系着当代人,这使得木乃伊成为很好的研究对象。但涉及癌症问题时,却无人知晓木乃伊肿瘤的具体面貌。据《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来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University)生物考古学的博士生珍妮弗·威洛比,模仿埃及木乃伊制作过程,将携带肿瘤的小鼠尸体作同样处理。最后通过断层扫描发现“木乃伊鼠”的肿瘤显而易见,比其他组织内脏更加坚实,且与X射线的相互作用不同。这一发现意味着,研究者可以通过古埃及的木乃伊来研究古代人类肿瘤。

 


容易上瘾的止痛药 ,图片来自alltreatment.com

No. 2 不上瘾的止痛药


身体感到疼痛不适时吃一片止痛药来快速缓解痛苦是许多人的选择。然而,多年以来,止痛药中的类吗啡成分导致的药物成瘾也是困扰全球的一大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近7万人因滥服止痛药而死去。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尝试。据《科学美国人》报道,近日,一个美国研究团队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所研制出的新药物成分叫做PZM21,与吗啡类药物一样具有止痛功能,却不会释放导致成瘾的多巴胺,或影响服药者的呼吸系统。目前,PZM21已经完成了在小鼠上的测试,但若想投入市场,还需要数年的动物和人类测试。


 


英特尔的头戴VR设备Alloy ,图片来自MIT Tech Review

No. 3 英特尔联手微软,助力VR普及


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近日,在2016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科技巨头英特尔公司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发成果:头戴虚拟现实(VR)设备Alloy。不同于其他高端头戴VR设备,Alloy自带电池与CPU,无需与电脑连接,也不必使用手柄来控制,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活动空间与自由度。同时Alloy也降低了对于PC的要求,目前的主流机型甚至迷你机皆可使用。英特尔宣布明年底对Alloy开源,同时表示与微软展开合作,希望在软件上将目前的VR资源标准化,以及对技术进行普及。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距离VR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又近了一步。


 


“墨子”号发射升空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No. 4 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


8月16日,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身肩三大科研任务:需要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以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同时,该卫星还会在小范围内进行量子保密通信的应用。今后,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枚量子通信卫星,力争在2030年建成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让人类通信达到前所未有的安全程度。


No. 5 卫星图像可以反映贫困


世界上的大小问题,唯有知道其发生于何处,才可对症下药。因此,追踪非洲等地的贫穷状况对联合国扶贫行动至关重要。考虑到搜集地面数据的危险以及成本昂贵,利用卫星图像来映射贫困区显得更加便捷可行。据《科学》杂志报道,在黑夜与白天的卫星图像的对比中,研究者发现后者更容易观察贫富差距,这是因为基于白天图像能清楚地反映农田、水源和市场到生活区的距离,且较之黑夜图像,白天图像在预测绝对贫困线下的贫困区准确率高出81%,预测收入不足贫困线一半的准确率则更高,白天数据比晚上数据准确率高出99%。由此,世界上的贫富分布尽收眼底。From: Science Magazine


 


格陵兰鲨,图片来自Sciencemag

No. 6 世界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是什么?


近日,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格陵兰鲨的寿命至少为400年,它们大约在150岁才达到性成熟,这一研究成果使格陵兰鲨荣膺“世界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的称号。格陵兰鲨又称小头睡鲨,广泛的分布于大西洋北部,成年时能达到400-500厘米的身长。尽管人们对格陵兰鲨仍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以每年1厘米的缓慢速度生长,是长寿的关键。



张锋,图片来自MIT


No. 7 基因编辑专利大战,又添变数


美国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年轻华裔学者张锋和伯克利大学研究者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等人围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权大战再次吸引了公众注意。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原北大、清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研究生计划(PTN)项目的一名研究生林帅亮在一封写给杜德娜的邮件中披露,张锋实验室在2012年6月之前并没有做出CRISPR,他们关于实验数据的声明存在误导性或夸大描述,这份邮件被杜德娜一方作为指控张锋的证据提交给美国专利局。林帅亮曾是张锋实验室成员,在决定申请杜德娜实验室的职位时,披露张锋实验室这一内幕。尽管博德研究所发言人Lee McGuire驳斥了林的观点,但该邮件让原本处于胶着状态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专利之争又添变数,更多详细内容请见知识分子本周五推送的相关文章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