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刚刚揭晓的诺奖成果|2022诺奖书单-资讯-知识分子

一本书,读懂刚刚揭晓的诺奖成果|2022诺奖书单

2022/10/04
导读
第一弹,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33分许,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获奖,以表彰他“在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
Svante Pääbo


点击图片,一键购书

1856年,也就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三年前,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以东约10千米处的尼安德河谷,清理采石场的工人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和一些骨头。几年后,这些遗骸被鉴定为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他们是谁?大约于3万年前消失的他们,是否与现代人类有过混血?我们体内是否还留存着尼安德特人的古老基因?

本书的作者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通过古DNA技术,大胆且严谨地探索了以上问题。《尼安德特人》既是他对古DNA领域从兴起到日趋成熟的第一手行业记录,同时也交织着一位科研工作者,真诚面对困惑、失败、质疑、成功与更多未知的精彩经历。从古埃及木乃伊到获得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序列,再到发表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从瞒着导师开展实验,到冷战时期前往民主德国获取样本,再到全球科研协作背景下的交流轶事——帕博在古DNA领域30多年的探索,在“走出非洲”和“多地起源”学说争论之间,拉开了研究古老基因变异如何影响现代人生理的序幕,也见证了一位好奇于古埃及学的医学生到人类演化科研项目组织者的成长。请跟随本书追本溯源,一探我们如何成为人类,又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

2022诺奖书单
为什么要做“科学诺奖书单”?对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随便一搜不就出来了?
不,我们真的大意了,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充满挑战。从 1901 年到 2021 年,共有 943 位个人和 25 个组织获得过诺奖,其中有人不止一次获奖。仅就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而言,历史上颁发过115次物理学奖,有219人得奖;颁发过113次化学奖,有186人得奖;颁发过112次生理学或医学奖,224人得奖。经过近一个月探秘寻宝般地搜集、筛选、整理、评估、讨论,我们发现,尽管120年来累积的获奖人不少,但与获奖者直接相关的中文科普图书实则不多。按照以下几点重要原则,我们力求为赛先生读者递上一份高品质书单。我们相信,这份书单的价值将是不言而喻的。· 书单应包含诺奖得主撰写的经典通俗科普作品,以及诺奖得主的历史性传记两个品类;· 书单应尽量兼顾各个学科的不同研究领域和方向;· 书单中的选品出现多个译本时,需重点考量翻译质量;· 书单中的选品,应尽量能帮助读者购买到新书;· 书单应力求成为“必读经典”,帮助读者理解诺奖得主的科学成就和思想;毫无疑问,有些诺奖得主是科普巨匠,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理查德·费曼、斯蒂芬·温伯格;还有些,是并未被中国读者充分认识但事实上享誉国际的科普作家,比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康拉德·洛伦茨。从巨匠的作品中挑选出一本“必读书”,我们认为对某些作者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优质的合集出版物。诺奖黄金周今日正式开启,希望大家能够徜徉在科学带给人类的美好和快乐中。假期愉快!

01

《生命科学是什么》是本庶佑写给普通人的生命科学入门书,在日本畅销不衰。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到规模宏大的人类基因组工程,生命科学的飞跃式发展历程在书中清晰展现;从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知识到诸多前沿热点话题——免疫和疫苗、基因工程技术、表观遗传等,作者揭示了从基因组视角看到的全新生命图景。作者还阐述了生命科学的影响和贡献,展望生命科学家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他诚恳地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02

《端粒》是第一本阐述我们在细胞水平如何衰老的书,它也为如何活得长寿、健康、有意义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读过本书,相信你看待日常生活的眼光会有所不同。该书援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揭示了睡眠质量、运动、饮食甚至一些化学物质都会影响端粒,慢性压力、负面思考、人际矛盾、不和谐的社群关系也会伤害端粒。同时,还分享了许多有益端粒的食谱、锻炼身心的训练指导和保护儿童端粒健康的建议,最后,为如何构建更健康的社会提出了建议,包括建立信任、建设绿色空间以及更加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

03

《追寻记忆的痕迹》是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埃里克·坎德尔是犹太裔神经科学家。他一生效力于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04

《人鸟与共》是多尔蒂的代表作之一,其核心是这样一句惊人之语:鸟类比我们更早察觉到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危险。书中,多尔蒂带我们追随多种鸟类,从普吉海峡的凤头海雀到印度的秃鹫,从东亚的鸽子一直到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楔尾鹱。他讲述了鸟类和人类之间复杂纷繁的互动故事,这些故事通常取自他在医学领域的亲身经验,以及人类一些微妙的、经常被视而不见的行为可以极大地影响鸟类的存在方式,并警示现代人如何做,才是对鸟类、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负责。

05

《生机勃勃的尘埃》记述了地球生命的奠基性历史,是一部只有具备德迪夫教授那样的权威地位和渊博学识的人才能写出的生命传记。地球生命的起源是一次偶然事件的产物或者一系列幸运事件的综合结果,还是编织宇宙织物的生物化学推动力的结局?假如是后者,这些推动力是什么?它们怎样不仅对生命起源负责,也对朝着复杂性不断提高方向前进的进化过程负责?本书试图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并极大地激发你的想象力。

06

《所罗门王的指环》被誉为科普书历史上的必读之书。该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大众读者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这不是一部童话故事,却让你觉得所有童话中关于动物的拟人描写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因为洛伦茨告诉你:事实比任何贫瘠的想象都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

07

《生命的逻辑》是一本关于遗传学历史回顾的书。在书中,雅各布追溯了人类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如何从宏观过渡到微观,进而聚焦到分子尺度上的过程。与此同时,他也考察了时间、偶然、个体等观念的演变。雅各布探讨了这个时代的若干基本问题:基因在何种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的行为?环境与人类的发育是什么关系?人类现在可以决定自己的演化了吗?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思考。

08

《双螺旋》是沃森以个人名义写就的回忆录,初写于20世纪60年代,沃森将副标题定为“诚实的吉姆”,记述了发现DNA分子结构的故事以及各种八卦。本书把新概念的诞生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又将科学家们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为读者揭示了一个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书曾因过于“尖刻”而被哈佛大学出版社退稿,克里克本人也曾公开反对该书出版,最终出版后引发学界巨大反响与争议。2012年,美国出版社补充了3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将原本一本薄薄的回忆录补充为插图注释本。

09

《狂热的追求》是克里克的自传。在这本书中,克里克记录了那些激动人心的岁月里他所参与的科学工作,主要笔墨集中在自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到1966年破译遗传密码的这段时间。克里克分享了他看来具有普遍教益的科研经历,关于如何做研究,如何避免错误。从这些失败的故事里,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思考和坚持。克里克的另一本书《惊人的假说》,也非常值得一读。

10


《大脑之美》的作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是现代神经科学之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艺术家——他绘制了近三千幅绘图,这是现代科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传奇。他终生致力于研究人体最为复杂和神秘的器官——大脑的显微解剖结构。他有着超人的能力,能将所观察到的图像和自己的理念可视化,这要归功于他在显微镜前投入的大量时间。在这种能力的帮助下,他建立起了许多基础的概念。直到今天,这些概念依然在为我们理解大脑提供引导。本书重印了82幅卡哈尔绘图,按照大脑中的细胞、感觉系统、神经通路、发育及病理的顺序安排成了四个部分。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saixiansheng@zhishifenzi.com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