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对抗耐药菌新武器 | 一周科技-资讯-知识分子

科学家发现对抗耐药菌新武器 | 一周科技

2022/09/25
导读
细菌耐药是当今世界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9.24
知识分子The Intellectual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凤梨  Kitty猫  孤湧者

责编 | 既来知


●                    ●                    

1


如何快速哄娃儿入睡?


图片来源:pixabay

“养儿方知父母恩。” 很多人在升级为父母以后发现安抚哭闹的 “小神兽” 入睡并非易事。据统计,约有20%~30%的婴儿爱哭,并且存在入睡困难的现象。有没有好的方法能快速缓解婴儿哭闹,并使其顺利进入梦乡呢?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中心 Kumi O. Kuroda 团队邀请21名宝妈携娃参与了一项哄睡研究,并通过影像记录分析了不同策略的哄睡效果。结果显示,对于哭闹的 “小神兽”,宝妈抱起来并踱步5分钟即可缓解其情绪并促进入睡。但如果宝妈将刚刚入睡的 “小神兽” 立即放到床上的话,多数婴儿会重新睁开眼睛……为避免婴儿睡而又醒,宝妈需要继续安静抱娃5~8分钟。“5分钟抱娃溜达助睡,5~8分钟静坐加深睡眠”,哄娃焦虑的父母不妨尝试一下。不过,这一哄睡策略对于清醒不哭的婴儿效果不佳。

►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08.041 


2


MCC5145:对抗耐药菌的新武器


图片来源:pixabay

细菌耐药是当今世界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报道,2019年,全球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就高达25万。因此,研发新型高效抗菌药物迫在眉睫。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Matthew A. Cooper 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报道了一种新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化学药物MCC5145

该药物通过对万古霉素(一种临床应用的强效抗菌药)改造而成,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数百株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强的杀伤效力,并且对宿主细胞的毒性很小。在皮下感染MRSA或肺炎链球菌和口服感染艰难梭菌等小鼠体内实验中,MCC5145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杀菌效果。相比于万古霉素,MCC5145对动物的肾脏毒性很低,抗细菌生物被膜(阻挡药物渗入的细菌群体状态)生长的能力更强。

►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j2381


3


科学家鉴定出控制动物患病行为的神经细胞


图片来源:pixabay

秋末冬初流感季,发热咳嗽抹鼻涕。相信每个人都有被病原感染得病的经历: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 这些临床表现又被称为患病行为(Sickness behavior)

众所周知,大脑控制行为。那么,机体受到感染后,大脑是通过哪些神经细胞来改变动物行为的呢?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洛克菲勒大学 Jeffrey M. Friedman 团队通过向小鼠注射脂多糖(细菌细胞壁成分)来模拟细菌感染,并检测了动物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度变化。最终,研究人员在小鼠孤束核和延髓极后区找到一群表达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1的细胞,即ADCYAP1+神经细胞

被注射脂多糖后,小鼠的ADCYAP1+神经细胞迅速活化,并表现出厌食等患病行为;ADCYAP1+神经细胞被抑制后,小鼠的患病行为也明显得到缓解。有趣的是,在健康动物靶向激活ADCYAP1+神经细胞同样可以引发动物的患病行为。作者认为,ADCYAP1+神经细胞可能是连接病原感染、机体免疫反应和行为改变的重要组分。

►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61-7 


4


降水模式的改变加剧冰川消融


图片来源:pixabay

青藏高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称为地球的 “第三极”。喜玛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上的冰川,素有 “亚洲水塔” 之称,对下游的畜牧业、农业及工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气候变暖引发的冰川加速消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瑞士联邦森林、积雪与景观研究所联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团队,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45年的气候和冰川消融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后发现,冰川加速消融主要缘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印度季风月(6月~9月)期间降水模式由固态(雪、雹、霰等)向液态(雨)的转变。

自2000年后,该地区季风月固态降水比率从0.7下降到0.56,降水总量降低10%。虽然近二十年该地区春季的固态降水量升高18%,但仍无法扭转季风月期间冰川大量消融之势。该研究指出,冰川快速消融可引起区域性冰川湖泊的快速形成和扩张,洪水灾害系数提升,长远影响河流的季节性和水量。

►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109796119 


5


土卫二冰下海洋存在大量溶解态磷酸根


图片来源:pixabay
浩瀚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生命一直是大众和科学家关注的话题。一般来说,生命起源和生物个体的发育需要碳、氢、氧、氮、磷和硫等六大基本元素。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旅行者号(Voyager)和卡西尼号(Cassini)号探测器先后对太阳系中最亮的卫星土卫二进行了一系列观测活动,最终确定其厚厚的冰层下是一片汪洋。通过分析数据,科学家发现土卫二的海洋中存在碳、氢、氧、氮和硫元素,但磷的身影始终神秘莫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郝记华研究员团队联合其他国际小组,通过整合卡西尼号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构建模拟土卫二海水化学,最终证实了土卫二海水中溶解态磷酸根的存在,且远高于地球海水中的含量。该研究弥补了土卫二海水宜居性研究的空白,为未来发射冰卫星载荷、探测土卫二海洋中可能的生命体信号提供了科学参考。

► 相关链接: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01388119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80367.htm  


6


转基因蚊子抑制疟疾传播


图片来源:pixabay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WHO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2.41亿人被疟原虫感染,死亡病例高达62.7万。疟原虫需要在蚊子的中肠完成有性生殖,发育到一种名为卵囊的阶段。卵囊成熟后,疟原虫的感染性虫体子孢子从中释放,并最终  “潜伏” 在蚊子的唾液腺。近日,一个英国研究小组运用基因驱动技术构建了能让中肠细胞分泌蜂毒肽(Melittin)和爪蟾抗菌肽2(Magainin 2)转基因蚊子。基因驱动可对目标基因组进行编辑,本研究即是插入两个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且编辑后的基因组可以稳定复制几代,达到在目标群体中迅速传播转基因性状的目的。

研究人员发现,在这种转基因蚊子体内,疟原虫的卵囊发育严重受阻,子孢子的释放也明显滞后。更重要的是,纯合雌性转基因蚊子的寿命也缩短了。数学模型分析显示,这种转基因蚊子可在特定的疟疾流行地区阻断疫病传播。该研究为从根本上消除疟疾提供了新思路。

►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o1733


制版编辑 | 姜丝鸭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