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旅行?先在这本书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资讯-知识分子

没法旅行?先在这本书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2022/06/26
导读
一眼千年,一步万里,每一寸都是挚爱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你应该也很久没有出去旅游了吧!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大家密集安排暑期旅行计划的时候。上周,小编收到了一本『老书』——2019年中信出版的《这里是中国》。小编几乎是含泪看完这本书的,心情复杂。如此美丽的中国,我们一定要再去看看啊!


另外,2021年,中信又出版了《这里是中国2:百年重塑山河》,从建设的角度介绍了我们的超级工程和超级风景,也是无与伦比的一本好书。今天文章先介绍《这里是中国》,第二本我们另行专文介绍。


先来看一段视频,超燃,拿走不谢!


超燃!点击播放《这里是中国》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我们的中国,无论在自然风景还是人文风景上,都是一个极美的国家,每一块都是瑰宝,每一处都有故事。我们用38张图,从东、南、西、北四个各具特色的省份/地方,认识大千中国。

东南西北,处处皆景致

我们的祖国地域广大,景观丰富,拥有冰川、湖泊、河流、海洋、黄土、岩溶等多种地貌类型。同时,中国大地上的人类活动也是广泛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并创造出中华文明,所有这些都是今天中国的组成部分。


浙江


提到浙江,总有几个特定的标签:水乡、富饶、发达。“水乡”的称号名副其实,浙江境内有众多湖泊江河,第一大江钱塘江全长668千米,不同河段分别名为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江水曲曲折折。“浙江”之名正是因此而来。

嵊泗马迹山矿石码头 摄影 赵高翔码头上各色矿物堆叠,一片五彩斑斓

“富饶”则古已有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是古人们对浙江的富绕最好的形容。

水稻丰收 摄影 潘劲草

照片拍摄于杭州市富阳区


但实际上,浙江的土地面积却小的可怜:仅1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中,有70%是山地丘陵。

浙江省地形图


山地多而平原少,并不适合种植水稻。但浙江人有办法:引进源于越南的占城稻,农民们夏季种上水稻,秋季收获收获之后再种上冬小麦,来年夏季便可以再次收获。一年中的粮食收获达到了两次。

桐乡杭白菊 摄影 袁培德
桐乡杭白菊为浙江名优产品

家畜家禽的饲养规模也颇大,金华人将猪后腿用盐腌渍再风干、发酵,猪腿色红似火,是为火腿。宋代时,金华火腿还是朝廷贡品。

金华火腿 摄影 杨梅清


农业之外则是手工业的繁盛。湖州人生产绫绢,龙泉人开设窑场,烧制青瓷,海边的舟山人则开辟出大量盐田。

舞龙峡瀑布 摄影 叶颀舞龙峡瀑布位于金华市磐安县境内瀑布从山崖跌落,宛如白练飞悬

手工业衍生出的产品琳琅满目,促进了商业的兴盛。

灯塔 摄影 贾小龙

东福山岛东海第一哨灯塔


前有卖货郎挑着大小物件走街串巷,如同一个移动的“淘宝商城”;后有运河和港口被开辟出来,浙商源源不断把商品输送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

 

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繁盛的内外贸易,拉动了浙江的城市建设。最为称道的是杭州,在短短一二百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成为著名的大都市。

西湖和雷峰塔  摄影 朱剑栋


“发达”不仅得益于浙江天然的地理优势,更得益于浙江人的智慧。

比如,东阳横店镇的徐文荣经营着一家缫丝工厂。他从缫丝起步,建立起了中国最著名的影视城横店影视基地。

义乌夜市 摄影丁俊豪

义乌三挺路夜市,密密麻麻的小商铺堆满街道


横店影视城 摄影 赵高翔

横店影视基地位于浙江金华市东阳镇,1996 年为配合导演谢晋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而建,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影视城

如今的浙江已然日新月异,不断刷新自己的城市名片。不仅经济一跃而起,更连续17年位列各省、自治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首。

枸杞岛渔船 摄影 陆佳敏
枸杞岛,位于嵊泗列岛东部,离舟山和上海都比较近

温州 摄影 倪前辉
照片拍摄于温州永嘉三江街道狮子山观景平台,图中近处为瓯越大桥,远处高楼是温州世贸中心大厦

四姑娘山

提到川西美景,很多人都知道九寨沟、贡嘎山、稻城,却对四姑娘山闻所未闻。

川西地区主要景观分布示意图


四姑娘山就像一位被养在深闺的少女,安静地等待世人的发现。在这段过程中,四姑娘山接连经历了多次与成名的失之交臂。

1200年前,杜甫在成都遥望西岭时写下千古名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成都遥望雪山  摄影 尹攀

照片拍摄于2017年9月7日成都郫都区一小区楼顶。朝阳下,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一峰独秀,远比其他山峰醒目


这就像是为四姑娘山量身打造的诗句。四姑娘山与成都市的直线距离仅 120 千米,从市区向西眺望,终年积雪的白色巨峰清晰可见。有此名句,四姑娘山似乎就要扬名立万了。然而杜甫并没有给出“西岭”的具体位置,后人也因此一直为此争论不休。

与成都直线距离约 80 千米的另一座山峰,在之后借势更名为“西岭雪山”,从此名扬海内。被后来者捷足先登,四姑娘山只得退居幕后。人生的冷暖,只在刹那。

幺妹峰倒影 摄影 大川健三
照片拍摄于羊满台海子

19 世纪后期,法国传教士在四川捕获了大熊猫。这一特有物种和川西山地里深藏的各色动植物引起了西方生物学家的强烈兴趣。

大熊猫本能为四姑娘山带来关注。他们把四姑娘山周边搜寻个遍,却忽视了就在眼前的四姑娘山。反而是东侧紧邻的几个不起眼的山谷开始名声大噪,那便是今日以野生大熊猫著称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人生的失意大抵就是,万事俱备,却迟迟等不来伯乐。

双桥沟人参果坪 摄影 黄继舟
该处草甸中生长着一种名贵的蔷薇科植物——鹅绒委陵菜,当地人称之为“人参果”,因而此地得名“人参果坪”

20世纪20年代,西方探险家开始开辟川西的山脉。被誉为“蜀山之王”贡嘎山凭借其高度优势自然受到最多的关注。稻城亚丁的三神山,虽然没有高度优势,但凭借柔美的山形,也在此时被探险家记录并向外传播。相比之下,四姑娘山既没有拔萃的高度,也没有出众的山形,不被发掘也在情理之中。

幺妹峰东壁  摄影 黄继舟
从成都遥望幺妹峰,看到的即为这一面

20世纪30年代,万里长征踏入川西。这一次,尽管红军最近的会师地(达维)距离四姑娘山仅 20 千米,但可惜的是,它并不在红军前进的交通要道上。四姑娘山注定与革命历史无缘。

五色山 摄影 黄继舟
五色山是岩层在地质活动中受挤压变形弯曲形成的褶皱,是一个典型的向斜构造


热闹是他们的,自己什么也没有。人生最孤独的时刻,是被用来慢慢品尝的。

20世纪60年代,九寨沟率先把握住人们自然保护意识的萌芽,在伐木工人的锯齿下死里逃生。九寨沟“时来运转”,成为较早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九寨沟五花海 摄影 曾勇前
秋季的五花海,五彩的植被与湖中倒影相映衬,一片斑斓

而此时的四姑娘山依然被养在“深闺”,尚不知“自然保护区”为何物。人生的起伏,就在能否握住机会的那一瞬间。

八角棚海子 摄影 苏铁
八角棚海子位于海子沟沟谷南侧山坡上,在这里可以拍到幺妹峰南壁倒影
 
历经等待的四姑娘山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被摄影师发现并传播向世界。镜头里的四姑娘山是冰与岩交错的化身,宛如仙境。

隆珠错晨雾 摄影 高江峰
隆珠错为双桥沟内一处湖泊。清晨十分,山峰与倒影相映,如梦如幻。图中主要山峰为大、小仰天窝

登山爱好者们也注意到四姑娘山的独特之处,幺妹峰身姿峥嵘,脊如刀刃,冰川和岩石的组合让人难以接近,却不断吸引着各国攀岩者。

攀登玄武二峰 摄影 阿左
此图拍摄于玄武二峰攀登途中,图中右侧山尖上有攀登

2011 年,一支法国登山队成功攀岩幺妹峰北壁后,将登顶路线命名为“你好漂亮”。是的,四姑娘山,你好漂亮!

罗布泊

罗布泊遥感影像 图片来自NASA
20世纪60年代,科罗纳(Corona)卫星也曾拍摄到“地球之耳”,但画面不够清晰,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此图由陆地卫星1号拍摄于1972年10月3 日。中国人第一次知道这张照片是在1980年地理学家夏训诚访美期间

1972年,在美国地球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Landsat 1)扫描的地球画面里,位于中国西部的一只大耳朵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长约 60 千米,宽约 30 千米,这便是罗布泊。


如今被誉为“死亡之地”的荒漠罗布泊,曾是连绵荒漠中最湿润的地方。凭借着位于塔里木盆地低洼处的优势,那些从周围山脉中孕育出的河流,都纷纷汇集而来,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罗布“泊”——一个超级大湖。

大西海子水库 摄影 赵来清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也是塔里木盆地最主要的水源。此图拍摄于库尔勒轮南镇

有水便有了人。公元前3000年,西方欧罗巴人的一支—— 吐火罗(Tokharian)被罗布泊的绿洲繁茂所吸引,在此定居。

古墓沟出土的草编小篓 摄影 刘玉生
古墓沟出土的草编小篓,纹样清晰、美观,且非常结实、耐用。小篓内盛有小麦粒(这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小麦之一)、粟米粥干。

他们不仅掌握了纺织、灌溉等技术,还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他们用胡杨木建造起“死神宫殿”,希望灵魂不死。

小河墓地 摄影 刘玉生

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他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沙山堆放了许多船型棺木,每个棺木上都竖有胡杨木桩。其中棺上立柱者,象征男根,代表墓中为女性;棺上立扇形木者,象征女阴,代表墓中为男性。男根、女阴立木高3~5米,体现出罗布泊早期的生殖崇拜


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在3500年前戛然而止。直到匈奴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夸耀自己武功之盛,顺便提到了小国的名字:楼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自然环境的恶化是同步进行的。

米兰佛塔遗址 摄影 文兴华
米兰佛塔遗址为楼兰国法藏部僧团寺院。佛塔造型独特,塔基呈方形,塔身为圆柱形

与日俱增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胡杨死亡,植被大规模减少;上游来水减少,河道干涸,湖泊面积也日益缩小。

白龙堆雅丹 摄影 王隽斌
白龙堆雅丹,位于罗布泊北部,南北长约8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白龙堆的土台以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颜色呈灰白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常闪烁银光,似鳞甲般,远望如一条条白色巨龙蜷伏在大漠之中,故名白龙堆

罗布泊周围常年大风肆虐,吹起飞沙走石。再加上周围山地突发的雨洪,不断侵蚀着脆弱的地表。地表形成了大面积的土丘、沟谷,形成了雅丹地貌。

龙城雅丹 摄影 钱玮

龙城雅丹,位于罗布泊北部,高约6~20米,由常年盛行某一方向的大风侵蚀而成,外形酷似龙


环境的恶化立即引发连锁反应。农田、牲畜的产量日益降低,军队的口粮也不得不大幅缩减。

那些被风吹走的沙尘则在罗布泊南侧、阿尔金山北侧降落,形成新疆第三大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

库木塔格沙漠 摄影 王惠
库木塔格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北侧,在罗布泊于敦煌之间。照片拍摄于2016年1月9日,记录了库木塔格沙漠雪后的场景

到 1972 年,罗布泊最终完全干涸。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消退的湖水在湖边留下了一道道新的岸线,岸线不断收缩,直至湖心。罗布泊那只大耳朵便因此形成了。

干涸的罗布泊 摄影 李学亮
干涸的罗布泊,大地龟裂,犹如枯黄的落叶洒满大地

青岛里院

在青岛,红砖瓦的里院是市井生活的标本。四面为楼,围出一个大大的院子,楼的墙体就是围墙,少则8米,高则近20米。里院俯看就像一口严严实实的天井,只留一个大门洞通往外街。

总督府旧址及周边建筑 摄影 卢晖
此图中央方形建筑南半部(图中左半部)为总督府旧址,北半部(图中右半部)为1949年以后以同样风格新建的建筑。从航拍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前方广场周围的六条道路

里院一层被用作商铺,二层、三层甚至四层的房间住满了人,这种结合了欧洲联排住宅与中国四合院风格的建筑,可以在有限的建筑面积中容纳更多的人居住。

曾经,里院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包括小职员、下级军官、工人、小商贩。1932 年,青岛的里院已达 506处,容纳了 10669 户人家。

不知道当年,这狭小的天井蕴藏了多少个“青岛梦”。

雪后里院场景 摄影 卢晖
里院是青岛特有民居建筑,《青岛概要》称其为“华洋折中式”建筑。其建筑形体由城市街道走向决定,四周合围,中心形成一个院子,建筑多为两到三层,底层多为商业用途,二层及以上为住宅

如今,变迁中的里院失去了往日的喧嚣,随处可见风化起壳的砖墙,满眼七零八落的管线,破败、狭小、被杂物堆得满满当当,成了青岛有名的“棚户区”。

总督官邸 摄影 王恺
从信号山拍摄总督官邸,可以看见它被各种植被所环绕的样子

而原先居住在这里的青岛人,则随着新城的建设搬出里院。留下来的,只有少部分老人。老人们不离开里院,有的并非条件不允许,而是一种不舍,一种习惯。用老人的话说:幸福不是家财万贯,而是能自在享受习惯。

青岛新城旧城同框 摄影 卢晖
从近处的总督府旧址,到中部里院,再到远处近海现代高楼,青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尽收于一图

秋冬季节,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嬉闹玩球,厨房飘出炸鱼肉的香味。这是老青岛人对里院无法割舍的留恋。

八大关别墅 摄影 王恺
照片拍摄于八大关之一的正阳关一支路路口。路口共延伸出 5个方向。对面建筑为韶关路 22 号的一幢北欧乡村风格别墅

如今,物是人非,人走的走、散的散。住在二楼的老人喜欢拿着凳子坐在自家门口,等待着子女定期回家相聚,子女一回家,里院又传出欢声笑语……

由霍建华主演的惊悚电影《捉迷藏》取景于青岛黄岛路17号的平康五里院


注: 德占时期,德国人在青岛进行了格网规划,因此形成了不规则四边形、五边形等街区形状,而欧洲的联排式住宅,TOWN HOUSE,在20世纪初叶随沿海租界的开发而大量建设,并在各地本土化,形成不同的建筑形态,青岛的里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典藏级国民地理书

《这里是中国》的16篇主体内容“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方式进行架构,不仅因为这是中国地势的大格局,更因为今天中国的地理环境。



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整体呈现出,从自然荒原人间烟火的变化,其中可可西里江南,分别是中国大地上最荒野与最人间的代表。除了内容,我们还将书籍设计与装帧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书的开本采用了大16开,书中有365张自然图片和53幅地图,为了释放出照片的细节,书中有三张手工粘贴的拉页,最长1.8米。


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


封面采用浮雕起鼓工艺,以便大家在方寸之间,触摸到中国地理的“肌理”。通过“裸脊锁线”的装帧方式,实现了图书页面的平整打开。


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


在《这里是中国》里,带大家用极致视角探索自然中国、人文中国、古今中国。用地理的视角和历史的维度,解构中国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

这里是中国,一眼千年,一步万里,每一寸都是挚爱。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