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莱曼·佩奇:借助宇宙微波背景回溯时空起点-资讯-知识分子

专访 |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莱曼·佩奇:借助宇宙微波背景回溯时空起点

2022/03/27
导读
图片

640

宇宙有没有边界,它的未来是什么?

目前,宇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通过一些探测手段,对宇宙的认识精确度可以达到百分比的水平,即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最大尺度上了解整个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
最大尺度上的宇宙和最早期的宇宙其实相当简单,凭借几个特殊参数就可以轻松描绘出其主要特征。

当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本质上囊括于所谓的标准宇宙模型(
Standard Model of Cosmology)之中,其和我们对宇宙的观测结果十分吻合。此外,该宇宙模型不仅具有可验证性,也可以利用其对宇宙的未来做出预测。当然,若有必要,我们也可以对它进行删改或增添内容。

同时,该模型很关键地指出了
宇宙的构成:约 5% 的原子物质(常规物质,比如人类自身)、约 25% 的暗物质,其余 70% 为暗能量

观测宇宙学专家、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宇宙小史》作者莱曼·佩奇(Lyman Page)说,
我们一般以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CMB,即宇宙诞生时遗留下来的一种微弱热辐射为线索来理解宇宙。

比如,暗物质就是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进而根据它的引力效应推断出的。尽管目前人类还没有直接探测到它,也不确定其是否可以被探测,但我们知道暗物质一定就在那里。

“就好像有一天你发现你的书包很重,你把所有的书都拿出来,却仍然无法拿动书包。那么里面肯定还有别的东西,你只需要不断‘深挖’,直到找到它,”佩奇补充说,“而且,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通过宇宙微波背景来理解宇宙方式的合理性。”

佩奇已经从事宇宙微波背景的研究多年。其曾因“在解开宇宙年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获得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天文学奖;也作为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实验团队的一员,而获得 2018 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该团队获奖理由为“绘制了早期宇宙的详细地图,升级了人类对宇宙演化的认知”。WMAP 主要用于对宇宙年龄进行精准测量。

在介绍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能获得什么样的宇宙学新知识时,他解释说,可以将其看作是围绕着我们的一个“光的外壳”,该外壳位于可观测宇宙的边缘。

据了解,宇宙微波背景和太阳或者电炉的热辐射类似,但它的温度极低,只有 2.725K,仅比绝对零度(0K,热力学最低温度)高 2.725°C,故其又被称为“3K 背景辐射”。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其古老的起源,对它的理解可以说是标准宇宙模型的根基。

宇宙微波背景正在持续不断地为人类提供各种对宇宙新的洞察。另外,从其中得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宇宙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

640

若有一个观测者在远处观测银河系,那么其眼中的银河系就是上图中显示的样子,整体形状类似于一个中间有凸起的圆盘。

在深入研究宇宙微波背景的各种特性、人类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之前,首先得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在基础知识部分,有两项主要线索,即光速恒定有限和宇宙正在膨胀。


值得一提的是,要想通过书籍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呈现给读者,一个大的难点就是如何让书籍保持一个恰当的阅读难度。

佩奇为了让他著作的《宇宙小史》阅读起来更浅显直接,对书中很多术语和科学概念都作出了清晰解释。同时,阅读该书所需的数学知识并不复杂,“也就是‘距离 = 速度 × 时间’这种水平。”他说道。

虽然该书篇幅不长,只有 15 万字,却为读者呈现了整个宇宙的相关知识。关于宇宙的大小、成分、几何结构、演化过程、用来描述宇宙的物理定律和宇宙学的前沿领域等在书中都有介绍,此外,还包括这些知识的具体发现过程。本书的核心是关于对宇宙的观察和解释,并指出了可能的解释是如何被证伪或扩充的。此书还通过相关物理表述,将目前对宇宙研究的观测结果编织成一幅统一的宇宙图像。

当然,书中展示的宇宙图像只是宇宙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但这幅图像能够以最少的假设来阐释人类所掌握的科学观测数据,并会在之后的各种观测中向世人揭露这幅图像到底正确与否。

同时,书籍末尾也列举了一些当前宇宙学未解决的问题,供读者分析探讨。

宇宙学是令人着迷的一片科研“圣地”。在实验和理论领域,科学家们正在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也正是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使人类能够突破肉体的局限,将目光拓展到目所能及之外的世界,直至宇宙边缘。

(本文摘编自《宇宙小史》,经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作者莱曼·佩奇,中信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赛先生书店有售。


640

编辑|winner
制版 | 小圭月

640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