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黄宇翔 开水白菜 蛋炒饭
责编 | 攸淇
嗅觉失灵是患上COVID-19后的一种常见症状,但背后的机制却令人感到十分困惑:新冠病毒SARS-CoV-2主要通过细胞膜表面的ACE2受体侵染宿主细胞,而这一受体在负责嗅觉感受的嗅觉感受神经元恰好表达量很低。此前的研究也表明,神经元细胞的确很难被新冠病毒侵染,那该如何解释新冠感染者呈现出的嗅觉失灵症状呢?近期发表在《细胞》的一项工作对此做出了解释。论文作者通过研究仓鼠和人的嗅觉上皮组织,发现尽管SARS-CoV-2感染很难通过直接侵染破坏嗅觉神经元的功能,但却能够侵染破坏向嗅觉感受神经元提供 “补给” 的支柱细胞。研究者推测,支柱细胞功能受到SARS-CoV-2侵染的信号会被传送到嗅觉感受神经元中,进而降低嗅觉感受分子的表达。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2001350
图片来源:pixabay
图片来源:Science News
在食物匮乏的时节,以松鼠为代表的冬眠动物们究竟是如何做到开启 “超长待机” 状态的?为了探索这一问题,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者们在活跃状态和冬眠状态的松鼠体内分别开展了氮同位素标记实验,寻找松鼠冬眠过程中维持体内蛋白质含量的机制。他们惊讶地发现,当松鼠处于冬眠状态时,血液中的尿素并非直接通过肾脏形成尿液,而是会重新进入消化系统中,进而由表达了脲酶的肠道微生物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肠道微生物还会对氨分子中的氮元素回收利用,将其合成为氨基酸,并最终把其中的一部分重新返还给冬眠过程中的松鼠宿主使用。如此一来,松鼠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冬眠过程中的肌肉损失。
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bh2950
在情人节的约会桥段里,一顿丰盛的晚餐总是必不可少。《自然》上的新研究发现,“饱饭” “淫欲” 之间的关系并非人类所独有。在饥饿的雄性动物中,进食比求爱更优先,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迅速扭转这一顺序。研究人员用果蝇进行实验,发现饭后肠道会释放利尿激素31(Dh31),这种信号分子是化学信使类型的神经肽,在几分钟内就可以通过循环系统激发大脑神经元,重新排列进食和求偶这两种进化中的竞争行为的优先次序:在没有Dh31的情况下,觅食优先于求偶,而当Dh31从肠道释放出来时,求偶优先于觅食。因而当吃饱后,这些实验对象的注意力就会迅速转向求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408-7
地球的内核压力和温度极高,由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组成。内核的形成和增长是由于内核边界的液态铁的凝固,内核的密度低于纯铁,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其中原因。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地球的内核不是普通的固体,而是由固体铁子晶格和液态轻元素组成,这也被称为超离子状态。利用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高压和高温计算模拟,研究人员发现,一些铁合金在内核条件下转变为超离子状态,轻元素变得无序,像液体一样在晶格中扩散,而铁原子保持有序,围绕其晶格振动,形成固体铁框架。此外,关于内核的一个长期之谜是它相当柔软,剪切波速度相当低。研究人员计算了这些超离子铁合金的地震速度,发现剪切波速度明显下降。该结果与地震学观察吻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361-x
人类大面积受伤后会通过形成瘢痕组织覆盖伤口,对于因创伤等原因失去四肢的患者来说,通过自然愈合重获新生肢体还无法实现。最近,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者选取了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再生四肢的成年非洲爪蟾为研究对象,他们为肢体残缺的非洲爪蟾设计了一款能够扣在伤口上的可穿戴设备:BioDome,其中装有包含五种小分子药物混合物的丝蛋白凝胶,该设备在截肢手术后佩戴24小时移除。在治疗后的第9个月,即可观察到爪蟾肢体的外观,而在18个月时,肢体外观就与正常肢体非常相似了。这一新生肢体不仅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且爪蟾可以利用它进行游泳运动,遗憾的是,末端脚趾并未长出骨骼。作者表示,下一步会在哺乳动物上进行测试,探索人类肢体再生的秘密。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2164
包括新冠在内的RNA病毒很容易在复制的过程中发生突变,从而演化出传播能力更强、更具破坏性的病毒突变株。而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另一种RNA病毒:HIV病毒也演化出了更加危险的突变体。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欧洲发现了一个全新的HIV突变株(VB突变株),感染的17名患者中有15名来自荷兰。与其他HIV毒株相比,VB突变株具有在宿主体内的病毒载量更高、对免疫细胞破坏性更强、传染性更强等特征。因其基因组的突变造成了200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因此研究者尚未确定VB突变株毒力与传染能力提升的原因。虽然在接受治疗后,感染VB突变株患者的免疫系统恢复情况和存活率与感染其它HIV的患者相似,但由于其对免疫细胞的损伤能力更强,因此作者建议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k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