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薛其坤又斩获科学大奖,与其他两位学者分享300万奖金
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得者
整理 | 常春藤
● ● ●
9月24日,“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奖理事会决议将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三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分别为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Michael V. Berry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Charles L. Kane。每位获奖者将获得证书与奖杯,并共享300万人民币奖金。
很多小伙伴可能对“复旦-中植科学奖”有些陌生,它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用以表彰在物理、数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据了解,今年的评奖工作于2020年2月疫情期间启动。3月,复旦-中植科学奖秘书处向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物理学领域专家共发出513封提名邀请信,其中邀请国内学者284人,邀请海外学者227人。最终,经评委们多轮投票产生这三位获奖者。
如果说拉斯克奖是美国的诺奖风向标的话,那么“复旦-中植科学奖”也许能称得上是国内的“诺奖风向标”。2016年,“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对肿瘤负性免疫调节的抑制治疗方法”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9月,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在引力波领域做出突出科学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三位科学家同年10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很多非物理专业的小伙伴也许对此次获奖者中两位外国学者非常陌生,但对薛其坤教授应该很熟识。是的,他就是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奖的获得者。
薛其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长期从事超薄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和物理性能的研究,是高质量拓扑绝缘体薄膜制备的先驱。他在拓扑领域最著名的贡献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复旦-中植科学奖”能否延续诺奖风向标的美誉,也许未来几年我们才能见分晓。
如下为三位获奖者的简介和获奖理由:
Sir Michael V. Berry,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Berry 教授提出的系统在经历绝热循环过程中所获得的几何相位(贝里相位)是量子力学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贝里相位的发现促进了对拓扑物态的研究。
Charles L. Kane,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Kane教授提出了拓扑绝缘体的关键理论。他的贡献促使了拓扑绝缘体研究领域的诞生并推动了该领域的蓬勃发展。
Qikun Xue (薛其坤) ,中国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教授在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