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天问一号时,我们谈些什么-资讯-知识分子

当我们谈论天问一号时,我们谈些什么

2020/07/23
导读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
(图源:中国航天,摄影:崔岳豪 史啸)

撰文 | 吴寅昊
编辑 | 陈晓雪

在不平凡的2020年,人类探索深空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就在刚刚,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卫星—— “天问一号” 在万众期待中如约升空了,这距离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也才4年多的时间。
 
那么,当我们讨论天问一号时,我们应该谈些什么呢?在这里,我将从历史意义、航天技术、科学目标等方面着手,带领大家更好地来了解这次天问一号的发射。

为什么是火星?
从科学角度,火星可以看做宇宙赐给地球的天然实验室。
 
科学研究表明,在大约40亿年前,火星的气候应该类似于地球,但最终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在那个时候,河流在火星上蜿蜒流淌,星罗棋布的湖泊嵌在火星表面,甚至有可能存在着海洋。这些研究意味着火星具备产生生命所必备的元素,或许,火星曾经也存在着生命?
 
此外,与南极类似,火星上空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探索火星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以及臭氧空洞对火星造成的后果,都对地球的未来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火星是除了金星以外和地球最近的邻居。相比于金星表面近500摄氏度的高温,火星表面显然更适宜人类居住。显然,探索火星就是在寻找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无数的中外文学和影视作品,都曾幻想过人类在火星建立起殖民地的那一刻。大家所熟悉的《火星救援》,就描述了未来人类登陆火星摄人心魄的那一刻。“帆布所剩不多,只有一些破烂还在大洞边缘漂浮着,这让他有了一个全无阻碍的视角来看火星。红色行星上布满撞击坑,似乎无止境地向远方伸展着,它那稀薄的大气层像薄膜一样裹在边缘。在历史上,只有18个人亲眼目睹过这个景象。” 这是在安迪·威尔著作《火星救援》一书中主人公即将获救时透过飞船顶上的大洞凝视火星的场景,在这本书里,人类成功登陆了火星。
 
为什么是现在发射?
就像地球有着近日点和远日点一样,火星也有它的近地点和远地点。每隔26个月,火星都会到达它的近地点,太阳、地球和火星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时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最短,这个天文现象被称作“火星冲”。
 
在望远镜问世后,天文学家对于火星表面的观测大都来自于火星冲期间。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不满足于透过望远镜看火星了。然而,无论是从难易程度亦或是经济角度去考虑,火星冲依然是火星探测活动最好的窗口。
 
现如今,在火星的上空或表面仍旧有8个探测器在运行并源源不断地向地球传输数据,它们分别是2001年发射的美国的奥德赛号、2003年发射的欧洲火星快车号、2005年发射的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2011年发射的美国好奇号火星车、2013年印度发射的曼加里安号轨道器、2013年发射的美国大气专家号、2016年发射的欧洲微量气体探测器以及2018年发射的美国洞察号。
 
目前正处在2020年的火星冲期间,除了天问一号之外,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三天前发射升空了,NASA 的毅力号火星车将在7月30日发射。此外,欧空局和俄罗斯宇航局合作的 ExoMars 2020 火星探测任务也原本计划于今年火星冲期间发射,但由于种种原因,欧空局和俄罗斯宇航局在今年3月宣布任务延期。这次延期意味着要至少再等两年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 ExoMars 第一次延期了,它原本的名字叫做…… ExoMars 2009。

天问一号的任务是什么?
天问一号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 “天问” 系列的首次任务,天问二字源于屈原的长篇《天问》,寄托了中华名族对自然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国家航天部门希望将通过天问一号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
 
而在科学方面,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借助天问一号的探测数据,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先导者,在航天技术领域,天问一号将检验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探测能力,并且对我国深空导航技术和保障能力提出严峻考验,同时也将挑战我国的深空通信技术以及航天器的自主着陆能力。
 
这次发射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有何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重视,中国在载人航天、空间站、对月探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遗产)的航天大国。而这次天问一号的发射,则意味着中国将航天技术迈向一个新的领域——深空探测。
 
在深空探测上,美国和前苏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着手准备了,并且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就取得了成功。随后,欧洲、日本和印度都开始发展自己的深空探测。其中,印度在2013年发射曼加里安号,成为目前唯一一个首次探测火星就大获成功的国家—— 虽然曼加里安号只是一个轨道器,并没有登陆火星。前边我们也提到了,三天前阿联酋也发射了他们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按计划,希望号不会着落在火星表面,而是会以55小时每周的速度在距火星表面2万至4万公里的轨道上绕行火星。
 
这次我们发射的天问一号由一架轨道飞行器和一辆火星车构成,计划于2021年着陆火星。按照规划,本次天问一号的发射属于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第三个阶段。计划共有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完成了科学目标的指定、航天技术的研发、火星环境的探测等任务,属于准备阶段。而在未来的第四阶段,中国计划逐步成立火星表面观察站、发展飞行器穿梭地球与火星、并且建立火星基地供机械探测器进入。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登陆火星打下基础,以期建立火星基地。

然而,在深空探测这个领域上,中国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中的7个月旅程里,天问一号将受到宇宙中高能粒子带来的辐射、太阳风等离子体、电磁辐射等威胁,而在即将抵达火星之时,天问一号又会受到火星电离层、中性大气、表面辐射的考验。

天问一号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的从0到1,这之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天问一号正如《天问》的作者屈原在自己的另一篇名作《离骚》中说的那样,“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参考文献:

[1].李春来,刘建军,耿言,等.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J]. 深空探测学报, 2018,5(5):406-413.

[2].王晶晶.  火星探测任务面临的深空空间环境 | Calling太空,中科院之声,https://mp.weixin.qq.com/s/IPJdGOQVxNLnJ5rm32y3FA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