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真的很低吗?| 气候大会特别策划-资讯-知识分子

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真的很低吗?| 气候大会特别策划

2019/12/08
导读
中国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片来自pixabay.com


气候大会特别策划(1):全球变暖是真的吗?

气候大会特别策划(2):升温1.5度还是2度,世界会有何不同?


编者按


从2005年起,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不过由于人口众多,因此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尽管排放总量巨大,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和人均GDP一样,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全球人均GDP约为11300美元,中国人均GDP约为9800美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知识分子》“气候大会特别策划”系列的第三篇文章里,读者将会看到,尽管中国的人均GDP尚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上,也高于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文章的作者指出,除了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是决定一个国家人均排放的重要因素

撰文 | 姚   喆(“中外对话”气候变化战略传播官)
责编 | 夏志坚
 
●     ●     

从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看,中国是当仁不让的全球第一。中国的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在2005年超越美国、 升至全球第一 [1]。2018年,全球新增排放中有超过1/4来自中国 [2]
 
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并且还尚未成为高收入国家。因而不少人会有种主观印象,认为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并不高,而排放总量大主要是因为人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当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5年增至世界第一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排放也开始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并且保持着高于全球水平的增速(见下图)。即使跟经济实力较强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排放也不低。中国的人均排放在2010年升至G20国家的平均水平 [3],到2016年时,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为8.8吨二氧化碳当量,比G20国家平均值高出17% [4]
 
中国及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1960-2014年
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
 数据及图表来源:世界银行
 
可见,排放总量大但人均排放低,这样的描述已经不适用于中国。这更像是在说目前的印度:人口总量逼近中国的印度,虽然近十年来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相当快,但因为起步水平低,2016年时印度的人均排放仍然只有中国的1/5 [5],跟中国改革开放最初期的水平相当 [6]
 
主要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2016年
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
中国
8.8
美国
18.1
印度
1.9
德国
11.1
巴西
7.4
法国
6.3
印度尼西亚
5.0
日本
9.9
英国
7.4
澳大利亚
21.8
数据来源:Brown toGreen report 2019
 
影响人均排放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比如印度目前的低排放,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较低。但在很多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来衡量)和人均碳排放水平并不是正相关的。有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但是排放水平差异很大,比如美国、德国和法国(见上表);巴西和英国的人均排放水平相当,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差很大;中国的人均排放比经济发达的英国和法国还要高。
 
因而,要理解各国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差异,除了考虑经济发展情况之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能源供应的清洁程度等因素。考察一个国家低碳与否,有两个经常使用到的指标——能源强度和碳强度。能源强度指的是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能量,碳强度指的是创造单位GDP 所产生的碳排放。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有关,比如,一个经济体较多依赖服务业,并且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及措施,那么它的能源强度就会比较低。而碳强度受到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共同的影响,比如,两个国家有着相似的能源强度,但一个国家的能源供应以风电为主、一个国家依赖煤炭,那么前者比后者的碳强度就要低,从而前者整体上也更加低碳。
 
中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能源强度,1990-2015年
单位:MJ/$2011 PPP GDP
图表和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美国、德国和法国,从能源强度上看,美国最高,法国次之,德国最低,法德较为接近;不过由于美国和德国的能源供应中高碳的化石能源比例较高,而法国得益于核电技术,能源供应更为低碳,因此整体上法国经济的碳强度最低。2018年时,法国经济的碳强度比美国低63%、比德国低41%[7]
 
中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济的碳强度,2017年
单位:kgCO2/2010 USD
中国
0.89
美国
0.27
法国
0.11
德国
o.19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近十几年来,得益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措施的推广,中国的能源强度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中国的能源供应主体仍旧是煤炭,整体上中国经济的碳强度依旧较高。可见,中国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和阶段都不尽相同, 并不能对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进行简单粗暴的横向比较。对比各国的这类指标,其核心目的也不是非要评出谁优谁劣,而在于展示发展的不同路径和低碳发展的可能性。
 
试想一下, 一个按照碳排放“美国模式”发展的中国经济和一个按照 “法国模式” 发展的中国经济,两者带来的气候变化后果无疑会有天壤之别。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经济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发展呢?你希望拥有怎样的未来呢?


  参考资料:

[1] World Bank Data,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EN.ATM.GHGT.KT.CE
[2]Carbon Brief, https://www.carbonbrief.org/guest-post-chinas-co2-emissions-grew-slower-than-expected-in-2018
[3]Brown to Green Report 2015, China CountryProfile, https://www.climate-transparency.org/wp-content/uploads/2016/02/CP_CHINA_2015.pdf
[4]Brown to Green Report 2019, ChinaCountry Profile, https://www.climate-transparency.org/wp-content/uploads/2019/11/B2G_2019_China.pdf
[5]https://www.climate-transparency.org/wp-content/uploads/2019/11/B2G_2019_India.pdf
[6]World Bank Data,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EN.ATM.CO2E.PC
[7]IEA, World Energy Balances 2019, https://webstore.iea.org/world-energy-balances-2019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往期精彩


1. 当心!你手中的塑料袋竟然也在释放温室气体


2. 气候变化对欧洲热浪的影响,可以量化吗?


3. 海平面上升:穷的更穷,富的更富?


4. 热浪来袭,你以为已经够糟糕了吗?未来可能更糟糕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