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评审机构Review Commons即将上线-资讯-知识分子

独立评审机构Review Commons即将上线

2019/10/27
导读
从此告别反复评审

知名预印本网站、全新独立评审机构、多家学术期刊即将三强合作,创建高效率学术交流平台。


(图源:Review Commons官网)


撰文 | 咖喱


有人说,论文投稿如长征。千辛万苦完成的工作,先投顶刊A,未送审直接拒稿,历时一个星期;降级投给B刊,三轮审稿、两次大修后退稿,历时八个月;转投C刊,再次审稿并大修后退稿,历时五个月;再投D刊,审稿并小修后接受,历时三个月。与初稿相比,接受的文章早已改头换面、全然不同。


对于许多“初入学坛”的年轻研究者,这样的长征虽然痛苦,却也能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将自己的研究工作打造得更完整、更有价值。这正是同行评议制度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动辄一两年的评审发表过程真的太低效了。先后投稿多本期刊,就要经历多次评审。在一次审稿质量达标的前提下,这是对审稿资源的一种浪费,也导致部分优秀研究成果无法第一时间发表,供其他研究者跟踪研究。


预印本网站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出现的。研究者可以先公开论文初稿,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最新成果,然后再进行投稿、评审和发表流程。问世以来,arXiv、BioRxiv等预印本网站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同。


而在今年9月底,生物医学领域预印本网站bioRxiv联合EMBO出版集团、ASAPbio基金会和隶属于多个出版公司的17本学术期刊,宣布将开始一种新的尝试,在进一步推进科学透明化的同时解决一篇稿件多次评审的问题[1]。这一计划的核心在于创建一家全新的“独立评审机构”:Review Commons。按照新的设想,未来的学术成果发表流程可能是这样的:


  1. 研究者将文章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布;

  2. 研究者将文章交付Review Commons,由Review Commons组织独立于期刊的同行评议;

  3. 评议结果、原作者回复、原作者修改稿等全部在bioRxiv上可见;

  4. 原作者将文章投稿至期刊,期刊直接使用Review Commons的审稿意见进行判断,如果拒稿,作者可快速改投其他期刊,并无需再次评审。


如果作者希望使用Review Commons,但实在不愿意在bioRxiv上发布预印本,也可以直接向Review Commons提交稿件。


按照计划,Review Commons将由ASAPbio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在今年年底上线。上线第一年,全部服务均对作者和期刊免费。一年后视运行效果,决定是否继续免费。


参与这一计划、愿意采用Review Commons审稿意见的17本期刊包括eLife、PlosOne等知名开放获取期刊。


参与计划的17本期刊(图源:Review Commons官网)


将同行评议交给独立于期刊的机构,能否保证评审质量?在Review Commons的设想中,独立机构的评审规则与流程将和现行同行评议制度基本一致[2]


  • 接到稿件后,Review Commons会安排一名流程编辑(managing editor)对稿件进行初筛,如果稿件结构不完整或者明显不符合学术规范,将会拒绝承接该稿件;

  • 决定承接稿件后,流程编辑将与学术编辑合作,组织稿件送审;

  • 审稿默认为匿名评审,除非审稿人愿意,他们的名字不会被公开;

  • 审稿人需要对文章的科学严谨性和科学重要性进行评审,而无需判断稿件是否达到某本特定期刊的接受标准;

  • 在作者向期刊投稿后,相应期刊将能够看到全部评审意见及审稿人身份,确保期刊方能得到真实、客观、完整的审稿结果。


事实上,Review Commons不是第一家独立评审机构。Axios Review创建于2013年[3]。与Review Commons不同,它会请作者提供他们希望投稿的四个备选期刊,并要求审稿人根据备选期刊提供意见和判断,此外,它还会帮助作者与期刊联系,询问对方是否对稿件感兴趣。Axios Review向作者收费,每篇文章250美元。许多作者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而很多期刊又会在接受来自Axios Review的稿件后再重新送审,作者的时间并没有得到节省。在种种压力下,Axios Review在2017年停止运营[4]


虽然与Axios Review有许多不同之处,但Review Commons的未来发展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


除了要解决“一稿多评”的低效率问题,这次计划还致力于推进科学透明化。Review Commons强烈建议相关文章在bioRxiv上公开发布,而同行评议内容、原作者回复、文章修改历史等都将在bioRxiv上可见。这一切都与“开放科学”的大趋势相符。


另一方面,许多传统期刊也正变得越来越开放,逐渐尝试公开审稿意见、编委会意见等流程信息,并鼓励针对已经发表文章的学术讨论。在未来,经历一系列变革之后,也许预印本和学术期刊(尤其是开放获取期刊)将会殊途同归,演化成自由开放和公正严谨兼具的高效率学术交流平台。而在这种全新的体系中,独立于期刊的第三方独立评审机构也可能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1] https://www.embo.org/news/press-releases/2019/embo-and-asapbio-to-launch-a-pre-journal-portable-review-platform

[2] https://www.reviewcommons.org/

[3] https://www.editage.cn/insights/axios-review-xuan-bu-ting-zhi-yun-zuo-bu-zai-jie-shou-yao-tong-hang-ping-shen-de-wen-gao-2748

[4]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10/bid-boost-transparency-biorxiv-begins-posting-peer-reviews-next-preprints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