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创新-知识分子

新冠疫情给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2020/09/21
导读
疫情之后,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该何去何从?

5/w9/zsfz1600667884.9508435.png

麦肯锡公司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吴永现 


整理 | 常春藤


●         ●         


今年年初,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给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巨大挑战,但也创造了中国在新冠肺炎医疗防护物资上为全球提供供应链的行业奇迹,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


麦肯锡公司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吴永现在第十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上以《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分析新冠疫情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带来的影响。吴永现认为,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多重宏观环境挑战、病人流量逐渐恢复、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以及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等。


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由BioBAY联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今年,论坛以“拾级而上,器程新征”为主题,持续关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态发展、行业政策的最新变化;从政策法规到投资并购,从经验总结到宏观展望。


吴永现认为,相比2018年,中国的监管环境有所改善,但宏观经济、政治稳定性、竞争程度还有价格医保环境都整体下降。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增速放缓可能会导致国内医疗体系的支出缩减。不过,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流失的病人在流逐渐恢复,互联网医疗也迎来快速成长。2020年Q1传统医院渠道受疫情影响病人数同比骤减,但到6月底已恢复接近往年同期人次,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也得到大幅增长。目前,住院病人流量已经基本恢复到去年6月同期的水平,特别是在一级医院,实现了双倍增长。年初,大家认为民营医院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从数字来看,民营医院的增长比去年同期高了37%。


新冠疫情给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疫情至今,国内领军企业的销售表现卓越,上半年实现了近40%的高速增长。吴永现认为,造成这种疫情后收入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包括国际公司产品结构偏重于高值耗材,国内企业反应迅速,配合疫情扩大生产、调整产线、增加出口,国内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诊疗人次迅速恢复以及国际公司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与往年整体稳健向上的趋势不同,新冠后防疫、急诊、重症类产品扶摇直上。

 

WX20200921-135734

“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医学检验对行业的思考”的主题讨论现场

 

在数字化方面,数字化正在医疗的方方面面逐步渗透,并在疫情的催化下加速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215家互联网医院, 总数达到577家。线上(流量电商平台、在线药房、O2O服务、医院产品快递等)购买医疗产品和药品愈加普遍。此外,超过90%的医生表示厂商正在用数字化的沟通模式替代传统拜访。互联网医院已经从简单的患者咨询渠道逐步演变为重要的销售和客户维护平台。


疫情之后,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该何去何从?吴永现表示,在疫情“复苏期”,企业应为疫情恢复做好准备,利用业务放缓的机会“修炼内功”并制定好未来的发展战略,为市场复苏养精蓄锐。同时要强化政府合作,通过慈善捐助和补助项目,共同支持当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此外,企业还要加速数字化转型,快读推进数字化的改革项目,比如销售代表的全新模式、医生的远程教育等。在疫情后“新常态”期,应重点优化产品线,重新审视产品线,并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创新和高价值的产品上。其次,企业也要变革经销商模式,重构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为客户提供更直接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再者,要创新商业模式,加大数字化投入,用创新的方式惠及病人和医生,激发全渠道的潜力。最后,还要投入能力建设,投入资源开发新的能力,如真实世界证据、数据分析。


实际上,在过去的1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很大的变化,不少医疗器械企业往往选择Me-too低成本的跟随+取代策略的发展模式,由此形成了医疗器械企业非常分散,并且缺乏龙头企业的格局。随着政策不断优化,行业生态系统不断成熟,资本市场开放姿态更加明显,一大批医疗制造企业已经走上了本土创新的道路,有些企业甚至做到全球领先的局面。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