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 评中研院院长选举:学术尊严又岂是选得来的?-深度-知识分子

争鸣 | 评中研院院长选举:学术尊严又岂是选得来的?

2016/08/02
导读
有云,中研院是学术的最高机构,但学术的荣耀与尊崇,如春风煦阳自然而来,此次中研院院长选举,有谓程序完全合法,试问,学术的尊严又岂是选得来的?

o/0m/zsfz1534121649.4900507.jpg

1948年9月23日,在南京参加「中研院成立第二十周年纪念暨第一次院士会议」的部分院士合影。

导读

       今年七月四日台北的中研院举行两年一度的院士会议,此前由于前院长翁启惠涉嫌违反利益回避原则而提前下台,围绕着继任的遴选岛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联合晚报》6月10日报道,由于权势人物插手遴选过程斧凿明显,项武忠等38名院士联署要求最高行政长官退回未经充分商讨而推出的新任院长候选人名单。此文于今次院士会议召开当日刊在《中国时报》的“时论广场”版,对于大陆知识界与广大民众了解彼岸这场事故的内幕有所裨益。


撰文 | 江才健(台湾资深科学记者、前《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兼总编辑)

责编 | 艾维


  


今天中研院就要召开两年一度的院士会议,本来学术社群的会议,与一般民众关系不大,但是长久以来,中研院的院士会议,总受到社会的相当关注,有时最高行政长官去开幕致词,也有晚宴招待;至于新科院士的增选,选前常有大张其鼓的人选公告,选后不但大报当选院士之名,有时还细究票数多寡,比诸过往历史中的登科中举还要盛大,是世界上其他地方少见的。


今年的院士会,难免更受到注意,原因是中研院设立八十八年以来,此是头一次由方上任的院长主持会议,其原因是任期还未届满的前任院长,因涉案已提早请辞了,现在的新任院长虽是以第一高票的惯例膺选,但是中研院院长选举程序的瑕疵引起多位院士的联署质疑,获选三人中又有一人退出的插曲,这些都给本次院士会议带来难免的负面影响。


八十八年前中研院的设立,是仿效法兰西学院的典范,要建立起一个大学院,中研院的人文先行,拉丁文名称的Academia Sinica,都见出当年蔡元培等学术先贤的学养识见,比诸欧西国家设立的科学院,立意境界都更为深远。当年中研院的初创,虽出于一个国事纷沓、外侮临门的时刻,但是其建基于安阳殷墟考古的学术根底,事实上还是独步全球的。


蔡元培(1868-1940),中研院首任院长



胡适(1891-1962),中研院第三任院长


中研院设立后二十年,到1948年才初选院士,那也是我人学术传统中的首创。那回选出的头一届院士有八十一人,后来在台湾做了中研院长的近代著名学者胡适是其中一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陈省身,后来成为二十世纪的伟大数学家。


1948 年的院士选举,行之于风雨飘摇的国民政府撤离大陆前夕,但是那一回的选举却留下典范,连一年后在大陆建政的中国新政府,其后设立的中国科学院2009年还刊出一篇长文《那一年的院士选举》,回叙并肯定民国时代的那次院士选举。2009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新闻》之所以刊登这篇文章,知情者晓得,那是“借古讽今”,因为大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选举,入选院士虽多望重士林,却也有人脉悻进之士。


冷战时代两岸对峙,中研院自然成为学术道统象征,胡适1958年的回台担任院长,可说有其象征意义,之后诸多海外学术硕彦的膺选回归,对比尚在铁幕之后的大陆,自是胜过一筹。如果对比1949年初胡适与傅斯年在南京夜饮并吟陶渊明诗的新亭对泣,可说是偏安中的小成。也因为那样的风雨如晦局面,中研院两年一次的院士会议,就愈显得意义深远,隆重其事,选择院士自是千挑万选,虽或难免遗珠之憾,确少有悻进之士。


中研院风气的改变,可以李远哲回台在1994年开始担任院长为一起点。李远哲是台湾出生,在台湾完成研究所教育后出洋得到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他退休前提早回台,当时很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因此他任院长之后,备受礼遇,中研院的预算也很快由十多年前的四十多亿,到上一年度已逾一百五十亿。


李远哲是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年他与大陆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交流密切,也曾在北京出席与邓小平的会面,但是他膺选中研院长,还是发生办公室遭人纵火,甚至有人写信认为他一个台湾人,如何有资格担任中研院院长,此些虽是个案,但是李远哲私下谈起,仍忿忿不平,后来因召集教改咨议,甚至公开挺扁,如果对比胡适当年对蒋介石在院士会讲话的当面驳正,吴大猷的犯颜直谏,中研院长久坚持学术独立之形象,可说一夕丕变。


李远哲任院长的一个政策是“院士本土化”,此希望多选长期在台湾工作学术人物为院士,虽有鼓舞学术士气之效,却难免人事牵扯纠葛,造成学术标准的妥协,以及学术社群风气劣化,院士成为学术阶层的敲门砖,院士的形象也就江河日下。


钱思亮(1908-1963),中研院第五任院长  


吴大猷(1907-2000),中研院第六任院长


前些时八五之龄的中研院院士钱煦发表回忆录,以简略文字提到他的父亲钱思亮担任中研院院长时,两次主动介入,希望在他任内,不要选儿子钱煦为院士,钱煦后来在第三次院士会膺选,父子双科同堂反传为美谈。


有云,中研院是学术的最高机构,但学术的荣耀与尊崇,如春风煦阳自然而来,此次中研院院长选举,有谓程序完全合法,试问,学术的尊严又岂是选得来的?


《中国时报》发表本文时略有删节,《科学春秋》获作者授权刊出全文,《知识分子》同步推送,个别术语按有关规定作了修饰。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在科学中寻觅历史,在历史中思索科学。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