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揭示饮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高盐低水果摄入是主因
图片来自pixabay
撰文 | 冯水寒
责编 | 叶水送
● ● ●
众所周知,饮食方式往往会影响人的健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经历了饥饿-半饥饿-温饱-小康...,饮食结构也发生变化。但目前鲜有基于中国代表性样本的饮食方式和疾病关系的研究。
► 图片来自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近日,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文称,中国疾控中心(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梁晓峰、丁钢强教授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胡丙长(Frank B Hu)等人合作,基于1982、1992、2002以及2010至2012年中国营养调查(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Surveys)数据,分析了20多万例全国代表性样本(均为20岁及以上成年人),开展风险评估,以此探究国人的饮食方式与相关疾病负担的关系,论文评估了12个饮食因素对二型糖尿病、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评估。
这12个饮食因素包括了含糖饮料、加工肉制品、红肉、精制谷物和钠的高摄入;低脂肪乳制品、多不饱和脂肪酸、坚果、蔬菜、全谷物、海洋性ω-3脂肪酸、水果的低摄入。
结果发现,1982年与饮食摄入欠佳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107万人,1992年为93万人,2002年为118万人,2010至2012年为151万人。它们分别占了中国同年总死亡率的21.6%、16.6%、17.6%以及20.8%。
► 12种饮食因素的影响,图片来自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这12种饮食因素中,高钠摄入(主要来源是食盐)、低水果摄入和低海洋性ω-3脂肪酸摄入与2010至2012年估计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相关性很强,其中高钠摄入因素占17.3%,低水果摄入占11.5%,低海洋性ω-3脂肪酸摄入占9.7%。
总的来说,这一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人的饮食方式有所改善,钠摄入量减少,水果、坚果、低海洋性ω-3脂肪酸等摄入量增加。但目前这些饮食因素的摄入模式仍不理想,不良的饮食方式与国人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死亡率相关。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19)30152-4/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