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空,能开启人类的2.0时代?-深度-知识分子

大航空,能开启人类的2.0时代?

2021/08/07
导读
我们继承梦想,试图开创属于人类的2.0时代。


前段时间,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进行了太空旅行,完成了飞天梦想,而在他之前,英国的理查德·布兰森,也乘坐自家公司维珍银河的飞行器“升空”,飞到了距地球86.1公里高的“太空”,最终安全“回家”。


从布兰森创办维珍航空,到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再到马斯克的SpaceX,在推动太空领域的商业化的同时,首富们争相迈向了儿时的梦想。


图片来源unplush.com


航空技术是21世纪的重要议题,但在21世纪剩下的时间里,会有很多今天尚在萌芽阶段,甚至还没有出现苗头的科技成就,我们无法将它们列举出来,今天谈论50年后的科技,也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实际上我们的眼光也只能看到10年,至多20年之内的事情,并且人类通常会高估1~5年的科技进步速度,而低估10~50年的发展水平。

 

从我们今天的需求出发,根据已有的技术积累,沿着能量和信息所提示的方向看,至少在航空领域,我们继承梦想,又试图开创属于人类的2.0时代。


01

飞上蓝天的梦想


人类一直梦想像鸟一样飞行。从中国古代的风筝,到古希腊人制造的机械鸽,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设计的飞行器,到明朝陶成道用爆竹制成的火箭,都反映出人们对飞行的渴望。但是,没有科学基础的尝试是难以成功的。

 

1505年,在研究了鸟类的飞行特征之后,达·芬奇写出了航空科学的开山之作《论鸟的飞行》一书。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博雷利研究了动物肌肉、骨骼和飞行的关系,他指出,人类没有鸟类那样轻质的骨架、发达的胸肌和光滑的流线型身体,是无法像鸟类那样振动翅膀飞行的。也就是说,各种模仿鸟类飞行的努力都不可能成功。


18世纪,科技理论成果和工业革命让真正的飞行成为可能。波义耳和马略特等人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热空气体积大、质量小,可以上升,而纺织工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更轻巧、更结实的布料,这两件事情促成了热气球的诞生。1783年6月4日,法国的孟格菲兄弟成功将热气球升上天空。同年11月,他们又进行了热气球载人实验,两位法国人乘坐热气球上升到910米的高空,并飞行了9千米,然后安全降落,历时25分钟。

 

热气球试飞后不久,人类又开始用氢气制造气球。1783年12月,两名法国人首次乘坐氢气球在巴黎进行了自由飞行。此后,氢气球发展成了自带动力的飞艇。


1893年,德国著名的飞艇大师斐迪南·冯·齐柏林开始设计大型硬式氢气飞艇,并在1900年试飞成功。齐柏林飞艇长达128米,直径11.58米,艇下装有两个吊舱,可乘5人,采用内燃机驱动,可以远距离飞行。齐柏林的飞艇成了当时最有实用价值的民用和军用飞行器。最成功的齐柏林伯爵号飞艇一共飞行了100多万英里(约160万千米),在1929年8月完成了环球飞行。

 

直到二战前的1937年,飞艇一直在航空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这一年的5月6日,当时最大、最先进的兴登堡号飞艇在横跨大西洋的时候起火焚毁,造成飞艇上37人死亡,飞艇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之后,虽然热气球作为观光工具还在被使用,但不再是交通工具。


飞机的出现则比飞艇晚得多,因为飞机的比重远远大于空气。要想让这样的飞行器升空并持续飞行, 难度远超过把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艇送上天。

 

实现可控制的飞行必须解决三大难题:升力的来源、动力的来源和可操纵性。这些问题并不是哪个发明家能一次性解决的,而是经过了三代发明家共同努力才逐步解决。

 

第一代发明家以“空气动力学之父”、英国的乔治·凯利为代表,19世纪初,凯利受到中国竹蜻蜓的启发,从理论上设计了一种直升机,它只存在于图纸上,不可能实现。凯利随后又试图模仿鸟类,设计振翼的飞机,再次失败了。后来他认识到,鸟类的翅膀不只是提供动力,还提供升力。更重要的是,他发现空气在不同形状的翼面流过时产生的压力不同,从而提出了通过巩固机翼(而非振翼)提升飞行升力的想法。

 

凯利不仅是一个理论家,更是实践者。他一生尝试了多次飞行实验, 并在1849年,用一架三翼滑翔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滑翔飞行。凯利对自己的研究工作都有详细的记录,特别是留下了论文《论空中航行》,成了航空学的经典。在这篇论文中,凯利明确指出,升力机理与动力机理应该分开,人类飞行器不应该单纯模仿鸟类的飞行动作,而应该用不同装置分别实现升力和动力。

 

第二代飞行器发明家以德国的奥托·李林塔尔为代表。和凯利不同,李林塔尔更善于实践,他是世界上最早实现自带动力滑翔飞行的人,也是最早成功重复进行滑翔实验的人。不幸的是,李林塔尔在一次实验中丧生了。

 

第三代发明家莱特兄弟,与凯利和李林塔尔相比要幸运得多。他们出生得足够晚,有凯利的理论,有李林塔尔的实践,还有奥托的内燃机;他们出生得又足够早,飞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当然,光靠运气是制造不出第一架飞机的,莱特兄弟在理论积累和工作方法上不仅全面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也超越了同时代的人。


图片来源unplush.com


莱特兄弟虽然是自学成才,但是系统学习了空气动力学,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做事情非常严谨。在飞机的设计上,莱特兄弟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控制飞机机翼的操纵杆,从根本上解决了飞机控制的问题。至此,制造飞机的三个关键技术都具备了:升力问题被凯利解决了,动力问题被奥托解决了,控制问题被莱特兄弟解决了。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美国西海岸小鹰镇成功试飞了自行研制的飞行者一号。从此,人类进入了飞机时代。


02

开启人类2.0时代

但是,在阿波罗计划实施50年之际的今天,人类并没有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2018年2月,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让很多人又一次燃起了登陆火星的激情,一时间这件事成了关心科技的中国读者热议的话题。


图片来源unplush.com


对于SpaceX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技术,中外航天专家都不看好。但是,SpaceX创始人马斯克的另类航天思路,倒是给了各国政府支持的航天机构一个启发,即能否回收火箭,通过重复使用来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让航天变得有利可图,从而得到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不是像阿波罗计划那样做一些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事情。

 

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非常重大,除了满足好奇心,从长远来说,还需要为人类找到地球的备份系统。当今地球上的能源、环境问题已经岌岌可危,探索未来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大的命题。但是目前星际旅行对于人类自身来讲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因为在地球上进化了上百万年的人类并不适合长期在太空生活,而移民到哪怕是条件和地球很相似,离地球距离不算太远的火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阿波罗计划的思路进行载人火星飞行是无法现实的,人类必须在能量利用和信息利用上有质的飞跃,才能实现这个任务。

 

载人航天在被各国放在了科技战略中不重要的位置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远程通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原本需要人完成的任务可以由机器人完成了, 比如火星的早期探测。如果人类在未来真的会亲自到火星探索,就需要先搭建供人类居住的火星站,这件事也将交给机器人去完成。只要人类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星际旅行的能量将不是问题,因为在太阳系内,有足够多可供核聚变的氢元素供我们使用。

 

在人类大航海时代,从欧洲到美洲早期的殖民者,如果没有当地原住民的帮助是无法生存和立足的,而在未来的大航空时代的星际探索中,或许那些被人类事先派去工作的机器人,将扮演太空移民时代原住民的角色,而我们则将真正意义上开启人类2.0时代。


 文末福利 

《给孩子的科技史》

作者:吴军

分享你对本篇文章的见闻

评论点赞前五名可获得图书一本

制版编辑 | Morgan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