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创新之源,信息之殇-深度-知识分子

观点 | 创新之源,信息之殇

2020/09/29
导读
最近美国对我国芯片技术封锁引起了许多反响,但是万一美国封锁技术信息源我国科研是否会进入停滞状态,又将如何面对?

图片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发的pubmed是全球科研人员的信息检索利器,图片来源nlm.nih.gov 



- 导读 -

在本系列的前文《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如何成为美国科技的核心引擎》,《JASON是谁?美国科技创新最核心的 “神秘力量”》,以及《解读:美国防部如何在颠覆性领域为未来布局?》中,我们介绍了美国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如何孵化革命性的技术。在本文中,我们反思一个中国科研人员面临的基本且核心问题,如何高效的获取有效科研信息,这个问题今天国内的信息引擎似乎无法满足。并且我们提出一个灵魂拷问,最近美国对我国芯片技术封锁引起了许多反响,但是万一美国封锁技术信息源我国科研是否会进入停滞状态,又将如何面对?


 


撰文 | 刘少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PerceptIn创始人)

责编 | 叶水送


●         ●          


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


在9月11日举行的一场科学家座谈会上,国家领导人多次谈到一个词——“好奇心”。实际上,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如何做好基础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在阐述创新精神时,再次提到了好奇心。他说:“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信息是创新之源


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肯定不可能做出好的科技创新。但是如果光是有好奇心,而没有有效信息,创新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是创新之源,如果源头没有了,就什么都做不出来。如何高效的获取有效信息,直接决定了创新的效率。比如,文献检索是科研工作者掌握的最基本技能之一,目前国内的商业搜索引擎基本都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并不可以高效地服务于科研。


据我了解,国内的科研人员还是主要依赖谷歌获取有效信息。比如通过谷歌学术,我们可以高效地通过关键字搜索到相关文献。另一个美国的科技信息门户网站,Web of Science也可以很方便的检索到有效的科研信息。

 

另外,如果需要系统地去了解一个技术点,通常我们会选择美国的维基百科(Wikipedia)网站。维基百科的目标是向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并希望各地民众能够使用自己选择的语言来参与编辑条目。其他书面印刷的百科全书多是由专家主导编辑,之后再由出版商印刷并加以销售。

 

维基百科在性质上一如其号称般属于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这也意味着除传统百科全书所收录的信息外,维基百科也能够收录非学术但仍具有一定媒体关注度的动态事件。同时为方便一般学生或者浏览群众能够简单了解条目的内容,维基百科中的绝大多数条目都尽可能以简单的话语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自然》在2005年的调查中认为,维基百科在科学文章这一领域与作为传统百科全书代表的《大英百科全书》有着相似的精确度。

 

我自己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对谷歌、Web of Science,以及维基百科有很强的依赖性,因为这些信息门户工具持续不断的为我提供有效的科研信息。我自己做过一个实验,对比这些美国的信息门户工具,如果只使用国内的搜索引擎以及百科网站,在寻找相同的科技信息的效率至少下降了5到10倍。

 

更可悲的是,有许多科技信息在使用国内的信息门户工具是很难获取。一旦发生了科技信息封锁,比如对我国完全屏蔽所有科技信息入口,目前我国与美国存在的科技信息差将完全暴露。虽然目前美国对我国芯片的技术封锁在国内造成了很大反响,但是我想强调,芯片是科研的工具,但是科技信息尤其是论文信息才是科研的源头。


信息门户问题:社会责任与技术 


为了验证第二章的一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分别通过国内与国外的搜索引擎去搜索一些科技相关的信息。我分别搜索了教育类信息“自学Python”,通用类科技关键词“深度学习”,以及比较前沿的科技关键词“脑机接口”。结果如下图:

 c/ak/zsfz1601342721.7593001.png

 m/z4/zsfz1601342749.7169268.png

p/re/zsfz1601342774.6408079.png


总结结果,第一,国内搜索引擎还是以广告位为主,得到有效信息需要在其所提供的信息中进行二次搜索去排除无效信息,这样耗费了许多时间。在搜索时,我感觉自己在出卖自己的时间为国内搜索引擎盈利。而国外的搜索引擎还是以提供有效信息为主,所提供信息都十分相关。这个问题关乎社会责任感。

 

第二,国外的搜索引擎对关键词反馈极其精准,每个搜索基本第一条就是最高质量的信息,极大的节省了用户的时间。这个关乎技术水平。

 

第三,当我们用中文搜索时,其实每个关键词都还是有高质量的中文信息。所以,在很多信息点上我们是有的,但是影响效率的更多是信息入口。当然,在许多前沿科技的信息点上,我们与美国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作为一个在美国做过科研以及在国内创过业的从业者,我深知创业的不易,也很可以理解对商业以及利润的追求,况且国内的门户搜索引擎对我国的过去20年信息化功德无量。但是作为科研工作者,我特别期待国内可以有一个更纯粹的科技信息引擎,使有好奇心的科学家发挥所长,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寻找信息上。毕竟,信息才是创新之源。


如何面对技术信息源封锁


自2019年5月以来,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截至目前,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的华为子公司总数已达近160家。今年5月15日,美国再度升级对华为限制,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严格限制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软件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进而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即升级对华为的芯片管制。这意味着新规下,台积电等公司将无法为华为代工生产芯片。据报道,台积电(TSMC)在美国出台新规定后,于今年5月停止了对华为海思半导体的订单。这也标志着华为彻底放弃让台积电生产芯片的努力。7月,台积电在公司营收发布会上表示,受美国对华为禁令的影响,将在9月14日之后停止对华为的供货。随后,中芯国际也发布消息表示,明确自己不会出手,也会遵从美国的禁令,无法对华为施以援手。

 

断了芯片代工的路,华为开始寻求向第三方采购芯片,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华为向联发科下了1.2亿颗芯片的天价订单。作为反制措施,据彭博社报导说,我国准备制定一套全方位的新政策,2025年前将投放9.5万亿人民币发展本国半导体产业,以应对美国政府的限制。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集成电路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的半导体开发商依赖美国制造的芯片设计工具和专利、以及来自美国盟友的关键制造技术。

 

美国封锁芯片技术我国尚可以应对,但是如果美国完全封锁技术信息源,比如封锁谷歌以及其他技术文献库的所有入口,我国的研发可能会完全陷入停滞状态,会面临着诸多困境。


目前我国的商业搜索引擎面临两个问题:1. 搜索引擎完全是为盈利服务的,当信息质量与盈利发生冲突时,必定是牺牲信息质量,甚至牺牲信息可信度,这样必定造成科研人员的效率被垃圾信息拖后腿。2. 排除社会责任因素,我国的搜索引擎技术是否可以做到高效的提供有效信息,提供一个与谷歌质量持平的信息入口?

 

假如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美国对我国进行科技信息封锁,我国创新必定会遭遇信息之殇,在创新的源头上被掐脖子。

 

作者简介

刘少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PerceptIn创始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计算机博士。刘少山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研究方向为中美科技政策对比以及科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