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路上风险重重,但我觉得是“幸运儿”-深度-知识分子

回国路上风险重重,但我觉得是“幸运儿”

2020/04/12
导读
三月以来,海外疫情日益严重。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国际航班频繁变动,大量缩减。不少学者海外访问到期,却因航班取消,滞留他国。本文作者在二月底买到机票,期间几经政策变迁,最后成为踏上归程的一员。


编者按

      三月以来,海外疫情日益严重。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国际航班频繁变动,大量缩减。民航“4个1”新规发布之后,回国航班更是所剩无几。不少学者海外访问到期,却因航班取消,滞留他国。幸运的是,早在二月底我就买了机票,期间几经政策变迁,好在最后有惊无险,预定的航班一直都在,我也如期登机,踏上归程,并通过入境检疫,开始了隔离生活。


撰文 | 李   蓉(福建师范大学)

责编 | 叶水送

 

临行前,各种不确定让人焦虑

 3月26日一早传来消息:民航局新政防输入,各航司每国仅留一条国际航线,一周最多一班。新政简称“4个1”,3月29日起执行。我的航班在3月30日。只差一天,天差地别。新政之下,回家的希望变得极其渺茫。“4个1”按照概率层层推算下来,回家简直象抽彩,谁知道保留哪条航线,又保留一周之中的哪一班?至于那些没有预定机票的,连“抽彩”机会都没了。

    

一时间我很沮丧。原本不想走,担心旅途风险大,不想凑热闹赶回国潮,但访学到期,留下来如果没补助,生活成本太高。好不容易决定走,似乎又走不成。举棋不定,翻来覆去,让人身心俱疲。

 

这段时间,国家疫情防控压力大,外防输入,內防反弹,可这个压力分摊到个体身上,谁也未必背得动。困难不是豪言壮语,都是具体而微的事。

    

不过,事已至此,急也没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首先想的是吃喝。半个月来都在清理东西。生活用品能送都送人了,连米面调料也送出去大半。要是走不了,网购一时间没货,可能要求助其他人了。然后想的是住处。房子之前跟房东说住到月底,现在到底要不要续租,续又续到什么时候?跟房东Kristen说明情况。Kristen说,不找下个租客,走不了你就接着住,住到什么时候都行。她还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会照顾你,绝不会让你无家可归的。让我们一起,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期望最好的,应对最糟的)”。

    

吃住都有了保障,心里不再那么忐忑不安。反正航班取消会通知,没消息就是好消息。该装箱装箱,该打包打包,同时也报备领馆,说明我的情况,访学到期,保险到期,未申延期,因为航班变动频繁,有可能滞留美国。

    

周四新政推出,周五等了一天,也没消息,颇有些意外。朋友说,可能已经取消了,不过没通知。结果周六早晨也没动静,看来这个航班有戏,八成是保留了。果然,稍晚我收到了新政后执飞的航线与航班信息:30日凌晨从洛杉矶直飞厦门的MF830赫然在列。

    

在剩下的两天里,我加大了清理力度。要送人的一批批送走,要吃掉的赶紧装到肚子里。我邀请了居家办公的房东夫妇过来分享美食,他们也邀请我们一起烘了巧克力树莓曲奇。我和Kristen聊起了疫情,对美国的疫情表示担忧,美国人好象不太重视疫情。

 

Kristen也是教师,她说,是的,很多学生都认为只有亚洲人才会得新冠肺炎。她还说,生病是件坏事,但它也有积极意义,也许只有疾病才能让大家理解什么是人人平等。

    

终于要出发了。走之前的晚上,看了一眼官网的航班票价,人民币八万。二月底我买入的票价才两千。

 

出发后,邻座有人被怀疑是疑似病例

 出发前一天,朋友提示航班超售,让我务必提前值机。超售不难理解。航班变动大,乘客为了增加登机几率,可能会同时买入多个航班。

 

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和乘客,严阵以待

 

如果航空公司允许改退签,乘客就会把退票风险转嫁给航空公司,也使得后者无法准确预估最后的登机人数。但航空公司也有应对策略,为了规避风险,保证上座率,大多会采用行业惯例,超售机票。于是风险又象球一样被“踢回”给乘客:你买上票,也未必能登机。

 

在飞机上每个人都做好防护,图为作者在飞机上的“装备”

    

当天我提前四个小时到机场。柜台前隔离带內排队的“长龙”已是“九曲十八弯”。大家都认真做了防护,人人戴口罩,有的还戴了双层。大部分也戴了护目镜和手套。还有不少人穿了专业的防护服,从头套到脚。当然,也有人和我们一样,套了件雨衣,盖住头发,护住衣服。

 

工作人员也早就到了现场。他们戴着口罩,在柜台内忙碌。柜台前拦了一米宽的桌子,加装了隔离带,以增大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社交距离。柜台外至少还有三个以上的工作人员,他们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变身“大白”。有的负责维持秩序,让排队的乘客至少要保持一到两米的间距,避免队伍过于密集;有的举着厦门海关的二维码让乘客扫描,以便大家做好入境通关准备,并在网上申报健康状况;有的负责测量额温,并时不时告诫乘客摘掉帽子,脱掉厚衣物,以免因捂得太严,温度爆表,无法值机。

    

随着队伍缓慢前行,经过近两个钟头的等待,终于顺利值机。再过安检,到达登机口。登机前,机组人员一再强调,任何人都必须对号入座,不得调换位置。并在查验登机牌的同时再扫额温。有位乘客两次扫温均不合格,他似乎想和服务人员理论,最终好像也未能登机。

    

谁又能保证额温正常顺利登机的就一定没问题?大家心怀忐忑,走入机舱。从落座到起飞,舱内一路上安静得出奇。机上“不吃不喝不说话”,看来防护意识已是深入人心。偶尔也会听见一两声咳嗽,压抑而细碎,即使声音不大,估计也足以引发前后左右的警惕,还会时不时飘过来一阵酒精的气味,之后是悉悉嗦嗦搓手的声音,让人不由得神经紧张。

    

当天我戴的是KN95口罩,和同学们一起从国内拼购的。只买了十来个,因为数量不多,显得金贵,行前一个也没舍得戴,特地留在路上用。出发前戴上,才发现口罩的款式和脸型不太搭,脸小口罩大,贴合度不好,呼吸一下,感觉四面透风,口罩没有在鼻息处起伏,和防护攻略中提到的效果有差距。

    

此次航班也是我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穿纸尿裤。临行前笨手笨脚地穿上纸尿裤,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大尾巴羊。

    

在飞机上每四小时扫一次额温。全程十三、四个小时,一共测温三次。前两次没什么特别,飞机落地前最后一次测温却似乎出了状况。两三个空乘拿着额温枪在前排的过道上对着52H座位的乘客说着什么,而后52H的乘客带着自己的衣服和随身物品,被空乘带离座位,朝机尾方向而去。我的心里咯噔一下,睡意消失殆尽,大脑瞬间清醒。

 

我的座位号是53D。

 

检疫时,我的体温有些异常,忽高忽低

 历经漫长的旅途,飞机于北京时间31日早晨6点15分左右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着陆。

    

空乘请大家原位坐好,等待海关检疫通知,得到许可之后,才能离开机舱。在等了近四十分钟之后,终于开始下机。空乘安排大家从前至后,十排为一组,有序下机。不过,空乘说,请49排至55排的乘客先在座位上等待。其他乘客下机之后,我们才能离座。

    

大家都很紧张。54C的阿姨说,到底怎么回事啊,我们是不是很危险?空乘解释说,52H的小伙子额温较高,系新冠疑似,已经安排他提前下机,被120接走,去医院做核酸测试了。

 

根据疾控要求,疑似病例的同排以及前后三排乘客都属于密切接触者,需要接受重点检疫。阿姨说,哎呦呦,这可怎么办?!空乘安慰她,即使疑似确诊,你也离他那么远,更何况目前也只是疑似。

    

气氛略显压抑。大家最终在空乘人员引导下,有序“撤离”。下机没走机场接驳通道,而是拐下临时搭建的铁梯,去搭乘接驳巴士,前往入境专设的检疫通道。步入通道,搭乘下行的扶梯,俯瞰通关大厅,大厅被隔离带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大白们”已经严阵以待。一个至少有一米九以上的检疫官手指着扶梯朝我们大声说:都把帽子摘下来,快点,衣服扣子要解开,快!我们慌慌张张下了扶梯,随即就被扶梯口的检疫人员在衣服上贴了黄标。后来才知道,黄标表示我们是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然后就是通关测温。两次远红外测温之后,还要再测额温。

    

我的测温过程有些曲折。检疫官拿着额温枪先是朝我的额头中间滴了一下,接着又换了位置左右滴了几次。他的神情先是质疑,随即又变得严肃。他挥手招呼同伴:安排腋测。于是我被带到另一个区域,工作人员说,你坐一下,把雨衣脱了,夹上温度计测腋温。第一次测37.3度,第二次还是37.3度。我的体温高了,心里却是拔凉。

 

工作人员跟我说,走,去医务区。我又被引导至入境检疫的医务工作区,那儿有专门的医生再复测体温,并视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如果体温不过关,直接从后门出去,由等候的120送医。如果体温过关,再从旁门出去,接受常规的核酸测试。医生很和蔼,说可能雨衣捂得太严实了。果然,小坐片刻再测时,体温已经降到37度,属于正常范围。我终于通关成功,接受了核酸测试采样。

    

连排队加测温,通关前后将近六个小时。黄标人员终于分批搭乘大巴前往酒店。我原以为,机上乘客都在这个酒店集中隔离,但其实厦门入境检疫实行了分级分流管理,其它乘客已经分流被转运至市内其它酒店。只有我们这些“密接”被留在距离机场最近的酒店,接受观察。

   

进了酒店,吃完之后觉得浑身发热,手脚也烫烫的。我心里有些紧张,赶紧拿出温度计自测温度,一测37.3度,再测居然37.5度!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立刻根据房间内的书面指示报告医生,说医生我有点发烧。医生是闽南口音,他说先观察,给你几包莲花清瘟颗粒吃,不然你要坐120“气医艳”(去医院),那要“自会”(费),很贵。我冷静下来,理性预估了各种可能性,后来查了一下,饭后体温会升高,食用生姜体温会升高,莫非这是中午体温偏高的原因?

 

半夜十分,睡得正香,电话铃声响起,疾控人员通知,说是同乘疑似被排除,我们也通过核算检测,大家暂时安全了,明天一早转运,和其它乘客一样分流到厦门市内各区。

    

 

隔离期间的日常

 

第二天,我们坐了三辆大巴,浩浩荡荡,从“留观酒店”被转运到“分流点”。一下车,红底白字的大标语就映入眼帘,上面写着:爱心厦门迎接您!祖国母亲欢迎您!不由让人心头一热。

 

进入分流点,立刻有工作人员递上了一份伴手礼,绿色的小袋子里装了一盒鼓浪屿馅饼儿,一瓶农夫山泉“有点甜”,还有一份头版头条关于“严防输入”的厦门日报,里面还加了一张红色印刷纸,上面印着英文版的政策说明。之后,经过分流安排,我被送往指定的酒店,正式开始了回国后的隔离生活。

 

客观地来说,我是访学同学中的“幸运儿”。虽然之前买的航班也被取消过一次,但最后搭乘的这个航班不仅直飞,而且点正。回到国内开始隔离的这几日,除了休整,倒时差,也看到访学同学的微信群里,不少人为航班被无数次取消而懊恼,为中转三五次航班也无法回国而焦虑。4月2日,民航负责人表示,对需求集中、飞行目的地有疫情防控保障能力的城市,将视情启动重大航空运输保障机制,及时开通临时加班和包机。希望访学到期的同学,不再滞留异国他乡,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