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大学“思享汇”上,医药大咖如何看医药创新-深度-知识分子

在西湖大学“思享汇”上,医药大咖如何看医药创新

2020/07/31
导读
活动汇集了国内医药领域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以及投资者。

Jietu20200731-131807


撰文 | 叶水送


  

 

2020年7月24日下午,在西湖大学云栖校区举办了一场以生物医药为主题的“思享汇”,活动汇集了国内医药领域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以及投资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杨青、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启明医疗总经理訾振军以及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郭天南,他们分别从疫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向、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国内医药以及医疗器械发展趋势,以及新冠肺炎最新研究进展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董晨教授主要介绍了炎症和肿瘤免疫学的最新进展。在他看来,免疫系统非常复杂,此次新冠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也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当下生物医药领域备受关注肿瘤免疫治疗,该疗法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而杀伤肿瘤细胞。近年来,以CTLA-4、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先后诞生了几款重磅药物,但免疫治疗仍只对部分患者有效且在一些病人有不小的副作用。

 

如何解决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低等问题,是未来医药领域需要攻克的难题,当然这也离不开科学家对人类免疫系统的基础研究。董晨教授认为,“生物医药的源头创新来自基础生命科学,这需要培养大量的年轻人,将来作为产业的中坚力量。医药领域之所以很难产生一个革命性的药物,在于我们对疾病没有完全掌握,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疾病的机理”。

 

“开发一个革命性药物需要会做临床试验的医生,医生是不是具备科学知识,对疾病有深入的了解,能否承担新药的临床实验,这也很关键”,董晨表示,“所以我们必须要培养医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肩负起把新药带给病人”。

 

杨青博士主要回顾了新药研发领域最新涌现的新技术,如通过DNA编码技术在大规模的分子库中寻找候选药物,以及诱导蛋白质降解技术PROTAC等。他还表示,药明康德正在利用这些技术夯实自己的研发平台,以帮助全球创新药企加速药物的研发。

 

“技术会重塑新药研发创新的整个过程,我们希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不断地提高研发技术能力平台,更好地为医药创新赋能”。杨青博士表示。

 

在演讲的最后,杨青博士认为新冠疫情加剧了行业不确定性,因此他强调我们需要深刻地思考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回顾了我国医药创新发展历程:从一开始的困难重重,到现在跻身国际第二梯队,中国新药研发实力在逐年增强。丁列明博士总结到,这主要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囯家政策、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回归、药物的审评审批改革、技术的积累,以及资本的介入等等。目前,尽管中国医药行业处在快速发展中,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逐一解决。

 

Jietu20200731-131819

 

訾振军博士主要介绍了德诺医疗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模式,通过构建独特的生态体系,从而孵化出许多创新项目来。他认为,“虽然国际大环境有很多不利因素,医疗领域的政策法规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但从大的趋势来讲,对于真正实现从0到1的创新医疗器械来说,现在处于一个最好的黄金时期”。

 

Jietu20200731-131828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郭天南介绍了他们实验室最近在蛋白组领域做的一系列工作,他认为通过对蛋白质进行精准的检测,有助于药物的研发以及疾病的诊断。最近,他们实验室在《细胞》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发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出现重症之前,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蛋白质就可以进行判断疾病发展趋势,这提示我们及时地采取干预措施,能让患者获益。除此之外,他们实验室还发现,尿液里有4000多个蛋白质,未来有望作为无创检测的靶点。

 

除此之外,浙江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围绕着浙江邵逸夫医院在微创外科手术以及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分享。

 

此次“思享汇”由西湖大学董事会办公室主办,西溪全球论坛协办,旨在增进西湖大学与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领域的行业领袖进行交流。生物医药领域是一个需要长线投入、科学与资本不断融合的领域,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有助于国内生物医药的发展。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