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被人问病毒;回国路漫漫长|访美学者日记-深度-知识分子

坐公交被人问病毒;回国路漫漫长|访美学者日记

2020/03/28
导读
美国访学的华人学者笔下,疫情期间的日常

制作:赛先生 (数据来源:worldometers)

「新冠肺炎下,在美访学的华人学者面临诸多困境,不仅会遭受当地人带有歧视性的语言,“有没有携带病毒”,在访学期结束后,他们还面临着“走又走不了,延期又没资助,保险也到期了”等尴尬境地。这篇文章是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学的华人学者记录的点点滴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国新冠疫情形势非常严峻。3月26日,美国旅游局开始延长具有医学背景的访问学者在美滞留时间,从1年时间延长至7年,并招募这些访问学者加入到美国抗疫大战中来。 」


撰文 | 李  蓉(访美学者)
责编 | 叶水送

3月5日星期四:

坐公交被人问,有没有病毒?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冬季课程接近尾声,还有一两周就结束了。周二给教授买了一束花儿,向他表示感谢,与他合影留念,也顺便告知月底回国的计划。今天打算再去听一次课,下周就不去了。
 
期末上课,多是学生提交小论文,或是做报告,去不去都行。关键心里惴惴不安,国内总体情况向好,但按下西瓜起了瓢,国际疫情开始蔓延。继华盛顿,佛罗里达之后,加州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虽然CDC总说公众感染的几率还很低,但总觉CDC比州政府慢半拍。韩国疫情达到高峰,据说在此之前,也有不少韩国人飞抵洛杉矶韩国城,其中也有确诊病例。但除了勤洗手之外,CDC没有给出其它什么建议,关于口罩,建议生病的人才戴。但是遇到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他又不知道他“生病”,他知道自己“生病”就一定会带口罩?谁敢保证。
 
去车站等8路公交。候车的时候,一个六十来岁的人走过来,像是西班牙裔美国人。他盯着报站电子屏幕看了一会儿,跟我说看不清时间,问我8路过去没有。我很友好地回答说下一班马上就到。他搭讪问我是哪的人,是否中国人。我说是。他就急忙往后退,还推手做出避之不及的样子,问说你有没有病毒。我没理他。

上车他似乎又特意坐我的前排。
 
当另一个华裔女生走过通道,他又回头跟我说:look,virus two(看,第二个病毒)。我说:not funny(这没什么好笑的),他说:just teasing(只是调侃一下)。
 
我有一丝不快,但也随即释然。人不止是分国籍,分信仰,更分素质。哪里都有这样充满偏见的人,哪里都有喜欢给人贴标签的人。遇到这样的人,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课上我发言,谈了谈希区柯克的艺术手法。
 
发现教授第一次打开了百叶后面的窗户,应该保持室内通风。
 
3月10日星期二:

回国的路有些难

 航班变动太大。
 
今天收到信息,“我们抱歉的通知,您预定的……被取消,请您办理退票或改签手续”。
 
我买了两张机票。一张四月底美航,一张三月底厦航。
 
原定3月底访学结束,计划2月初买机票。结果2月4日美航停飞,原本说3月27日开通,又延迟至4月24日。国内的航班也被集中分流到指定机场。导致航班锐减,不仅价格高,且多需中转。我一边跟国内学校申请延期,一边订了4月美航开通后的机票。但申请一直没有批复。到2月底,国内航班又多了直航,价格也下来了,怕学校不同意延期,当即又订了3月底的航班。美航不能改退签,国内航班可以。做两手准备:延期获批,退厦航坐美航。若否,坐厦航,美航机票就算打水漂吧。
 
回国暂时没住处。走前刚搬家,家里一塌糊涂。若非疫情,年后朋友就会代为收整。但直到这两天,国内才慢慢复工,大家才能出门。4月底回去,时间会充裕些。
 
今天计划中的可能性少了一种。接到消息,确认了好几遍,4月份美航的那张机票被取消了,原本不能改退签的被航空公司自己改退签了。
 
心里也早有准备。这一段UCLA访问学者群里每天都有机票被取消的消息。大多数都被取消了一次,运气不好的,还被取消了两次。
 
回家的路有些难。

寂静的UCLA校园,图片由作者提供
 
3月18日星期三:

留下来合力抗疫,还是快快回到祖国?

 一周没敢去超市。想到人来人往,接踵摩肩,又不戴口罩,就胆怯。之前装了一个在线购物的app,多少总能应对,东西还够吃几天。但是没有牛奶和鸡蛋,巧妇难做早餐。
 
正发愁怎么办,就接到房东短信,她说自己在trader Joe超市,问我要不要捎什么东西。我说太好了,要两盒鸡蛋加一罐去乳糖全脂牛奶。过了一会儿,就帮我带回来,完全是我想要的牌子!不过鸡蛋只能给我一盒半,因为每人限量只能拿两盒。我说那就一人一盒吧,房东说,没事,她有车出门方便,要半打就行。我问trader Joe人多不多。房东说,门口排队限入,只能一拨一拨进,一次能进20个人,里面最多呆十来分钟。我问是否有人戴口罩。她说,有些人戴,但不多,还有人戴手套,总体而言,well controlled,因为进店人少,快进快出。
 
今天微信群里动静不小。先是使馆牵头组织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入群,以便必要时给大家提供帮助;二是民间自助互助,社区邻里也发起了志愿活动,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三是群里明显准备回国的人多了,有人在普及旅行装备:N95口罩,鞋套,手套,头套,酒精湿巾,护目镜,等等。
 
3月19日星期五:

加州也颁布了“宅家令”

今天的任务是去图书馆还书。
 
坐公交车要防护一下。我戴了棒球帽,又套上牛仔衣的兜帽,头部“双保险”。可是至于戴不戴口罩,还是有些犹豫。去公交站的社区路上基本没人,不需要戴。公交车上如果人多,可能就要戴。揣了一个在兜里,寻思着看情况。
 
结果上车一看,只有一个乘客,坐在最后一排。我是第二个乘客,我坐在了车厢不前不后的位置。保持距离!一直都没有其它乘客,只在快到UCLA时上来了一位,也只坐了一站就下车了。
 
一路没看到有人带口罩。快到UCLA校园时,前后看到三个人带口罩。两位一看就是亚裔,戴着棒球帽,捂着口罩,行色匆匆。还有一位是老外,在车库入口拿着电焊枪正在作业,估计他戴的是防尘口罩。事实上,很多老外下雨不打伞,烈日不遮阳。大概觉得自己健壮,不戴口罩也扛得过病毒,戴口罩的一准儿是病人。
 
校园里空荡荡,好像时光按了暂停键,只是偶有路人匆匆而过时,世界才重按play键。图书馆处于半关闭状态,进去要出示校园卡图书证。一进门就迎面扑来一股酒精味儿。馆内没什么人,门口有一个保安,服务台有个工作人员,还有一个学生在自助借书台扫描借书码,发出滴滴的声音。这声音平时大可被忽略,此时却响彻寂静的大厅。 
 
回来也坐8路公交。一路上,我是唯一的乘客。没用上口罩。
 
傍晚的时候,网上看到消息,加州也颁布了“宅家令”(Safer at home)。但他们能老老实实地宅家么?
 
3月20日星期日:

海外的小留学生缺少监护

 国内上半场,国外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
 
真是如此。
 
今天看见之前给国内募集口罩运送物资的群,又开始讨论如何把国内的口罩和物资运到美国来。我们访问学者虽然也跟着着急,但心有余力不足,只能是帮着寻找货源,传递信息,其余真帮不上什么忙。之前国内物资紧张,本来也想着筹款买口罩,还联络UCLA的同学成立了一个物资小组。但当我们觉察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美国各个实体店和电商的口罩已经被华人搬成稀缺产品了。要找到口罩,就必须去各个实体店蹲点,要买到口罩,就必须募集到资金,要募集到资金,首先必须有资质。访问学者来的时间短,大多人没有车,去实体店蹲点不现实。捐款似乎更容易,但找了半天,发现没有哪个组织有资质接收捐款。再加上倒买倒卖物资的人也多,真假公益难辨,只好作罢。
 
海外留学生回国困难。路途防护安全攻略就不说了,一路不吃不喝,防护用品四小时一换一消毒,这还算好的,还有些回不了国干着急。
 
今天看见一则消息,说是德国一个语言学校有多名小留学生,被确诊了新冠。他们回不来,家长去不了。这消息让人揪心。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大家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生病,万里之遥,家人那是什么心情!这些家长给外交部写了信,发布在网上,暂也不知信息可否成功传达。他们希望能把国内准备好的物资送给孩子们,再请外交部给孩子们指派一个医生过去。我也很着急,微信联络了英国访学的学者,她又赶紧联络了德国的一位老师,请她根据孩子们留的地址联络德国当地的领事馆!
 
愿孩子们平平安安。
 
3月25日星期二:

回家路漫漫,防护无怠慢

早在半个月前,就按照网上攻略准备各种装备。和访学群的同学从国内团购买了N95口罩,又在亚马逊买了手套,泳镜,雨衣。应该买防护服的,但是85刀一件,路上穿完回去就扔,总觉太贵下不了手。后来见有人推荐一次性雨衣,觉得实用又便宜,就下了单。应该买护目镜的,但是亚马逊商品信息太多,看图片说明都花了眼,干脆闭着眼买了一个,寄回来发现是泳镜。算了,泳镜就泳镜。手套久等不来,前天上网一看,尚未发货,还在中国呢!取消,退款。但还是需要手套,于是在访学群里吆喝一声,住在我步行范围之内的老师们,有谁能匀我几副手套么?青岛科大的于老师即刻回应,说他有。太好了。更好的是,他和吉大的周老师住在一个小区,周老师帮我拿了团购的N95口罩,我正要去找周老师,这下出门一趟就解决问题了。
 
我拿了一罐辣椒酱,一瓶五香粉给于老师,一瓶豆瓣酱和一盒防风通圣的中药给周老师,按照谷歌地图走了十五分钟到了他们小区门口。我发了短信,不一会他们就下了楼,出了门。
 
大家都戴了口罩,但不妨碍“交货”与“交流”。他们问,怎么这个时候回去啊,情况吃紧呐!我说,访学到期了,没办法。要延期的话,学校也不能给批钱,得自费,而且访学的J-1签证要提前一个月做。现在没钱也没身份,在这儿住着,心里也不安宁。我问周老师,不是之前听你说要回去么?周老师是东北人,大大咧咧说,拉倒吧,我问虎子他爸,他爸说现在回来干嘛,整个小区都会被我们搞得神经紧张,刚有一个洛杉矶回长春的确诊了。他让我们老老实实呆在这儿。反正我访学没到期,回去也没理由。又问于老师的情况。于老师说,访学来时带了孩子和老人,现在打算让他们先回去,四月初的机票。还是回去好,国内好歹都是一大家人,有个照应,在美国举目无亲,又是外国人,万一有情况,真是不好说。我说,多囤点东西吧,少去超市,多在家宅着。两个老师说,怎么囤啊,冰箱都是合用,囤也囤不多啊,菜都放在地上,边吃边坏,除了米面,其它还是得现买。
 
唉,这次出来的访问学者真是太难了,好像“访了个假学”。学校去不得,导师见不得,家里宅不得。去年出来的还好,至少有一段时间“岁月静好”。还有个别在二月初来美的,刚在国内居家隔离,来了刚喘口气,又要在美国禁足居家,这节奏赶得太巧,真是没法说。
 
3月26日星期三:

路上的人少了,在美朋友生病了

 今天去银行取钱。
 
本来是想销户的,但销户要进银行,就难以保证CDC建议的六英尺社交距离。非常时期,想了想还是算了。谷歌地图找了最近的美国银行,打算ATM上操作一下。ATM取钱每天限额一千,连着取三天,卡里的钱取光,也就自然销户了。

出门全副武装,棒球帽,医用口罩,捂了个严实。
 
路上人烟稀少。偶有遛狗的,本来相向而行,都在马路一边,结果远远见了彼此就躲,一方急忙穿到路的另一边,完全没了往日笑脸相迎,彼此哈罗的热络。因为戴着口罩呢,而且要保持社交距离!加州是19号颁布的禁足令。刚开始感觉禁足令时期更像是“圣诞节”,路上遛狗的人,跑步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比平时多,小孩子也遛着滑板追追打打,一副节日的“祥和”气氛。据说海滩还更热闹!这两天似乎禁足令才生效。大概是日进一万的确诊病例终于让乐观的美国人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陡然而上的曲线终于让喜欢户外活动的美国人民真切地感受到病毒的存在。终于街上的人少了!这很重要。
 
银行很近,步行十分钟。取钱,食指戳密码。取完钱,收好卡,拿出酒精湿巾把手,尤其是食指指尖好好擦了一下。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他人,为自己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回来的路上,看见一棵黄花风铃木,一树金花映着湛蓝的天空恣意绽放,仰头观看。真的让人难以相信,这么美的景致却要大家禁足在家,如此甜香的空气竟需要一个口罩提防病毒。心理上难以接收,但理智上却必须接受。

还要联络送机问题。打电话给筝羽。她是我到美国之后认识的朋友,当初赴美之前,寻思多少得有个朋友照应,于是朋友托朋友认识了筝羽。她对我照顾有加,总是开车带我去super king买菜,解决了我生活的大问题。
 
我们有几周没见了。之前跟她说过我月底走,她说一定要送我。我也说好把锅碗瓢盆请她拿走,若以后有我这样的访问学者,也可以直接转给他们用,省他们和我一样,初来乍到时,什么都没有,两眼一抹黑。她近来也没和我联络。我挺纳闷儿。一打电话,她说这几天她嗓子疼,在家隔离呢,也不敢出来。我吓坏了,赶紧问还有什么症状么?比如干咳。她说,没有干咳,就是嗓子疼,也没发烧,其它也没什么感觉。
 
我说那你赶紧在家隔离吧,别出来了,我找别人送机。我说你吃药了么?她说没有,家里没有消炎药,消炎药是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家里也不会备。我说我有莲花清瘟胶囊,也有头孢,你赶紧拿去吧。药是去年元旦前我托国内的朋友阿朱买的,当初也就是想备点常用药。后来新加坡的二妹回国拿上了药,过年来美国看我,才辗转把药才带给我。
 
谁料想,元旦后疫情却从隐秘走向了爆发,莲花清瘟胶囊竟和新冠联系在一起,成为新冠推荐用药。药没吃,本来也打算走时留给了筝羽,以防万一,没想到都不用等到走的时候了。我说你开车来取吧,我给你放在楼下花台上,我远远看你拿走就行。
 
过了一会儿筝羽来了,戴着口罩,她拿走了装药的袋子。她说,保险起见,我不送你了,咱们也没法拥抱了。我说,筝羽,保重啊,我们把拥抱留到下一次。她上了车,远远地挥手说,会的!一定会的。
 
眼泪不知什么时候流了下来。
 
 
(作者李蓉为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担任高级英语及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教学与生活中贯彻行知合一的理念,坚持纪录课堂与生活点滴,努力让知识照亮生活,滋养性命。2013年发起福州行知读书会,为促进跨学科交流,推动全人教育,持续活动至今。)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