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不定、工作过度,你的“老板”烦恼也不少-深度-知识分子

漂泊不定、工作过度,你的“老板”烦恼也不少

2019/10/18
导读
科研人,加油!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撰文 | 梅宝

编辑 | 小赛


每个人进入一个新的岗位,面对未知,内心总有很多忐忑,老板们也一样。苦哈哈的研究生们在背后管PI(学术带头人, principal investigator)叫“老板”,却不曾想这些“老板”在刚开始进入这个岗位时,内心也是彷徨忐忑的。按理说,成为PI已经是走向人生巅峰, “彷徨忐忑”这类脆弱的字眼,怎么可能与他们沾上边呢?


日前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研究者通过Twitter或e-mail对新晋PI做了问卷调查,内容是关于刚进入PI岗位的“青科”们(2012-2018年成为PI的青年科学家)的处境,包括薪资水平、工作稳定性和满意度等,研究成果发表在eLife杂志上[1]


来自英国的365位青科回应了问卷调查。其中,83%的回应者来自生命科学领域,16%来自物理科学和工程学领域,1%来自社会科学和人文类领域。(不知道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更活跃,还是本身基数较大)回应的情况如何?我们下面分别来看。


平均6年博后经历

从博士毕业到成为PI,中间难免经历博士后阶段。幸运者在完成1〜2轮博后之后,便能找到中意的教职,但也有运气差的,漂泊多年沦为 “千老”(千年老博后)。


(图源:参考资料[1])


根据新发表的这项调查的结果,51%的受访者有5-7年的博士后经历,而10年及以上的“千老”占了将近10%,只有0-3年博士后经历的“幸运儿”也占了将近10%。平均而言,6年的博后经历才能让一个博士“修炼”成PI。


“空中飞人”是常态

为了让学术交流更加充分,青科常常会变身为“空中飞人”——经常飞往国外或者在另外一个地方开展研究。


(图源:参考资料[1]


50%的受访者在他们博士后期间,有过一年以上在英国之外地区的学习训练。78%的受访者在他们博士后以及新近成为PI的这段时间,有过工作地点的变动。


可以与走在国际学术最前沿的同行交流碰撞,又可以领略当地的风景和人文,“空中飞人”的生活对于单身人士来讲,自然是愉快的。可对于有家室的青科,这样的生活状态并不理想。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而不是一走一两年,或者让家人跟随自己频繁搬家。


男女不平等

在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中,都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现象。比如微博热点讨论的话题:入职前,招聘人员会询问女性应聘者近期是否有怀孕的打算。那么在PI的世界里,有没有男女不平等现象呢?


(图源:参考资料[1]


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不管是获得资金的比例、数目、金额以及个人起薪,男性PI相比女性PI都有略微的优势。比如图B中,50%的男性PI在实验室起步时,获得三个及以上的资助,而女性PI只获得两个及以上。


时间被工作充满

刚入职的PI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积极忙碌的。那么实际情况中,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如何呢?


(图源:参考资料[1]


总的来说,受访者对于自己所在的部门(Dept)、研究机构(host institution)、实验室空间和设施获得(Space&Fac)、资金供给者(Funder),满意程度还是不错的。谈到目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W/L)以及对职业未来的积极度(Optimism),超过50%的研究者都是满意或者特别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33%的受访者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项持不满意或极不满意的态度。青科需要寻找资金支持、组建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发表研究结果,还要准备以及发表演讲——时间被工作充满,哪里还有生活的间隙呢? 


无独有偶,在2010年人民日报对一位“海归”PI的采访中[2],这位受访者透露自己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科研,其他时间得忙着赶论文、找资金支持,还得应付各种项目的检查,很难沉得下心去做开创性的研究。


如何能够潜心进行开创性的研究,而且不用担心资金来源?这似乎是全球PI都需要面对的难题[3]


(图源:Leif Parsons for NPR)


可能的解决方式,或许是把资金流向取决于人,而不是取决于项目。这样的解决思路在现实中就有,而且很有成效。


比如美国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给予认可的研究员长期稳定的资金资助,研究时不会有过多的行政干扰[4]。我国也有类似的尝试,比如北京的生命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NIBS), 实验室主任经过所长聘请的评选委员会进行严格评估筛选后,由研究所所长批准,聘任期为5年[5]。这五年给予的资金支持较为丰厚,行政事务较少,可以让研究员尽可能专心在科研探索本身。五年之后,所长结合其研究工作、对研究所的综合贡献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其是否进入下一期聘任。


由科研界富有经验的所长或评选委员会来评估应聘者,而不是靠论文发表数量和影响因子,进而给予选中的研究者充足的、较为长期的资金支持,这或许是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做法。 


除此以外,令青科们烦恼的还有缺乏指导、没有明确的晋升制度、招生难等问题。辛辛苦苦从“研究僧”熬到“老板”,烦恼和困难却未见得变少。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科研人,加油!


(图源:《天气预报员》)


参考资料

[1] Acton et al. eLife 2019;8:e46827

[2] 《人民日报》2010-08-02第2版

[3] http://www.vox.com/2016/7/14/12016710/science-challeges-research-funding-peer-review-process

[4] https://www.hhmi.org/about

[5] http://www.nibs.ac.cn/about.php?cid=2&sid=3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