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岂止孩子需要科学教育,成人,尤其是官员也需要-深度-知识分子

周忠和:岂止孩子需要科学教育,成人,尤其是官员也需要

2019/06/01
导读
不仅要加强中小学校内的科学教育,也要加强校外的科学教育。

pixabay.com


撰文 | 周忠和

翻译 | 丁   将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2018年全国成年人中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8.5%。过去三年当中,这一数字有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中国要实现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进一步提高具备科学素养的成年人的比例将发挥重要作用。必要措施之一就是改善目前的科学教育不足的现状,这不仅要加强中小学校内的科学教育,也要加强校外的科学教育,也就是成人科学继续教育。


由于历史原因,长久以来,中国学校中的科学教育一直处于过时、不足的状态,科学教育往往也更重视对现有知识的掌握,却忽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阐释和推断的能力。2017年以来,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全国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将科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学习,科学教育的新版教科书和课程大纲也正在根据科学家的意见进行修订。但是,中国学校仍然饱受班级容量过大和科学教师不足的困扰,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高学校科学教育的效率,包括改革现有的入学考试体制—正是这一体制让学生、老师和家长都背负了过大压力,无法将精力投入到学习科学当中。 


除了校内科学教育之外,针对成人的科学继续教育在今天的中国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在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环境、法律问题以及随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发展带来的相关伦理问题等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对个人而言,成人科学教育不仅对于维持稳定的工作岗位和谋求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伴随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社会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成人科学教育对于学习与社会变化相适应的必要技能也很关键。 


当今中国,政府普通公务员和官员,特别是政策制定者接受科学继续教育的需求可能更加迫切,因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的一些围绕公共政策的最复杂、最紧迫的争论,其核心都是与科学相关的问题,因此政策制定者见多识广、并及时获取对重要公共政策决策的利弊都有最新的权威的科学认知是极为关键的。 


近期政府针对吹捧旗下众多神奇产品的权健集团展开调查,表明政府不仅会坚决打击犯罪腐败,还决心改变科学素养较低的公民容易被广告误导的现状。大多数公民没有直接了解真实信息的渠道,往往也不具备辨别真相和商业宣传的能力,所以网络和社区当中的流行观念可能会对他们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必须要注意的是,我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让学校科学教育跟上中国向科技发达的创新型国家迈进的步伐。理解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科学教育培养科学兴趣、辩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赋予学生在学业和其他方面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技能和能力。 


随着科学研究步伐的加快,政府应该在公众参与科学方面加大投入,支持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科学教育项目。科学界也应该与政府合作,帮助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提高辨别科学和谎言的能力,提高辨别有证据支持的事实与纯粹的推测和臆断的能力,让社会中受过良好教育的成人具备科学思维和足够科学技能,从而能够对影响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形成根植于科学的观点。



版权声明

本文英文原文于2019年3月7日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原标题为 “Chinese science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beyond ”。 NSR是科学出版社旗下期刊,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知识分子》获NSR和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刊发该文中文翻译。



 

NSR专栏往期文章精选:

周忠和、蒲慕明:伦理应与科学齐头并进

专访:全球环境健康面临哪些挑战?

肿瘤研究可重复率奇低,究竟谁之过?

行进中的中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

中国的水困境:水污染加剧水紧缺

中国的有机合成:传统深厚,未来可期——专访周其林、冯小明

“隐形斗篷” “地毯斗篷”:挑战光学定律的超构材料

专访童文:5G将成为物理世界的神经连接网

余艾冰:计算是理解颗粒体系的强有力工具

“科学与技术”,不完全是“科技”

吴仲义、蒲慕明:现今学术出版走上的错路

潘建伟专访:构筑量子互联网

专访David Liu:未来还会产生更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蒲慕明:走向脑启发的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参与讨论
1 条评论
评论
  • 时明 2019/06/03

    加强科普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