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生入学到获得诺奖,一位投身科学的女性会经历些什么?-深度-知识分子

从研究生入学到获得诺奖,一位投身科学的女性会经历些什么?

2019/03/08
导读
一个你可能未曾预料到的不公平的世界

你知道哪些历史上的知名女性科学家?居里夫人、珍妮·古道尔、吴健雄……还有呢?

你知道哪些正活跃在科研界的当代女性科学家?颜宁、李飞飞……还有呢?

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一个个伟大的人物炳若日星,但这其中鲜有女性的身影,是因为女性不够优秀吗?


撰文 | 郝春晖 咖喱

编辑 | 咖喱


 为什么科学史上难觅女性身影,是因为女性不够优秀吗?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在从研究生入学到功成名就的漫漫科学道路上,一位投身科学的女性都会遇到哪些与性别相关的歧视与困难。在这里,我尤其希望手机屏幕前的你——我是指打开了这篇文章的男性读者们,能够耐心读完本文,你会发现一个你可能未曾预料到的不公平的世界。


研究生入学:你的导师想收男生还是女生?

2018年8月,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惊曝丑闻。在该校入学考试中,校方为了降低女性入学比例,人为地对所有女性考生进行降分处理。这样的操作从2011年起就一直存在。校方认为,在毕业并成为医生后,女性常常因结婚、生育而离职,所以与男性相比,女性不适合成为医生。在女性考生成绩普遍优秀的情况下,校方选择了人为降分的暗箱操作。


TBS电视台截图


相对客观的笔试尚且可以如此作假、歧视,在主观性极强的研究生入学面试,以及导师选择的过程中,更希望招收男生的学校和导师比比皆是


一项由麻省理工大学杰森·谢尔泽(Jason M. Sheltzer)等人开展,2014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显示,在生命科学领域,与女性导师相比,男性导师招收的女性学生更少,要少10%〜40%。而且,越是优秀的男性导师,招收的女性学生就越少。在男性导师人数多于女性导师,并且优秀男性导师远多于优秀女性导师的现实中,这意味着女性能够找到一位优秀导师的概率非常低。


而且,这种性别歧视还会贯穿整个研究生阶段。不少导师会在有一个“好课题”时优先想到自己的男性学生,而在“有杂活”(比如为实验室处理报销事务)时优先想到女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女性学生常常力不从心。


她们中的很多人输在了科学道路的起点上,难以找到优秀的导师,也更难被导师器重。而这些并不因为“她们不够优秀”。


发表论文:他们是作者,她们被致谢

1970年至1990年间,群体遗传学领域蓬勃发展。布朗大学艾米莉亚·韦尔塔-桑切斯(Emilia Huerta-Sánchez)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罗丽·罗尔夫斯(Rori Rohlfs)领导的一个学生团队对这一时期内的该领域研究人员进行了调查,相关结果发表于《遗传学》。她们发现,有数十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女性程序员从未出现在作者栏中,仅在文章的致谢部分被提及。


在群体遗传学领域,编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名科学家为研究编写了程序,她/他理应出现在作者栏中。事实上,在该时期参与研究的程序员中有59%为女性,而其中只有7%成为了论文作者。例如在1975年的一篇论文中,玛格丽特·吴(Margaret Wu)因“帮助完成数值计算方面的工作”而出现在致谢部分,而实际上,她“帮助”发展出的是一种直至今日仍被广泛应用、用以估算给定大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统计学工具。这篇论文被引超过3400次,文章的唯一作者名为G. A. Watterson,而且这种统计学工具被命名为“Watterson估算方法”。后来,玛格丽特·吴没能获得博士学位,在做了多年高中数学教师后,她的事迹被人发掘,才得以重回科研领域。


对于一名女性,做了工作可能无法成为作者,而只是被致谢;即便发表了属于自己的文章,她们的文章也会更难被认可和引用——当阅读者打开pdf文档,看到作者栏中的女性名字,他/她可能马上想到:女人做的,结果靠谱吗?


一项由印第安纳大学布莱斯·克罗宁(Blaise Cronin)领导并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表明,女性科学家撰写论文的引用量低于男性科学家。具体来讲,女性科学家担任第一作者、唯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引用次数均低于同样条件的男性科学家。


女性撰写的论文引用量不如男性(图源:Nature


她们更难发表论文,发表的文章更难被认可和引用。而这些,并不因为“她们不够优秀”。


寻找教职:你看不见歧视,不代表它不存在

在一篇发表于2012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一次随机双盲试验。他们邀请在校教授阅读127份简历,并决定是否愿意将简历中的求职者录用为自己实验室的管理员。这些简历是研究者炮制的,每一份都被随机分配了求职者姓名:女性名字或者男性名字。结果,这些教授,无论女性教授还是男性教授,都对拥有女性姓名的简历评价更低,他们录用女性的意愿更低,为女性开出的薪酬水平也更低。


试验中,在校教授为“女性”求职者开出了显著低于“男性”的工资。(图源:PNAS


在中国,隐性的求职歧视同样无处不在。有意或无意不愿招收“太多”女性的学校和研究机构比比皆是。


她们很难获得教职,而这并不因为“她们不够优秀”。


成为教授:同样强势,他们是果断,她们是神经质

在一次神经科学领域的学术会议后,几名研究者在走廊里讨论刚刚的报告,有人说:“Ben Barres的演讲做得真好,他的研究比他妹妹做的好。”他口中的“他妹妹”是指Barbara Barres,一位同领域的女性研究者。


但是事实上,Ben没有妹妹。Ben就是Barbara,变性手术后的Barbara。2006年,已经变性十余年的Be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他说:“变性后,我第一次感受到,说话时可以不被男人打断、不被质疑。


变性前后的Barbara/Ben(图源:Washington Post)


许多在男性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女性却是从未感受过的特权。当一位教授性格强势,如果他是一位男性,人们会说他“果断、坚定”,如果她是一位女性,则很可能会被评价为“一意孤行、神经质”。


英国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是那张著名的DNA结构X射线衍射图像——“照片51号”的拍摄者。基于这张照片,沃森和克里克确定了DNA双螺旋结构并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但不幸的是,富兰克林因卵巢癌去世于1958年,无缘诺奖。她去世时年仅38岁,很多人都认为,她的英年早逝与长期接触X射线照射有关。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和“照片51号” (图源:维基百科)


在著名的《双螺旋》一书中,沃森(James Watson)——“DNA双螺旋之父”沃森,也是因种族歧视言论被冷泉港实验室收回所有名誉头衔的沃森——谈到富兰克林时总是带着男性的傲慢:他说富兰克林是个“女学究”,不注意仪表,而且难以合作……你看,即便是已经拥有不俗学术地位的女性科学家,也常常难免被恶意中伤。


她们不断被质疑、不断被否定,不是因为“她们不够优秀”,而只是因为“她们是女性”。


接近顶峰,她们却被诺奖遗忘

1974年,英国科学家安东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获奖理由是“在脉冲星的发现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事实上,脉冲星的第一发现人是休伊什的女性研究生约瑟琳·贝尔(Jocelyn Bell Burnell),而她的名字完全没有被诺奖委员会提及。


1967年,24岁的约瑟琳使用一台她本人参与搭建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捕捉到了一个奇特的、周期为1.3秒的脉冲射电信号:人类捕捉到的第一个脉冲星信号。在宣布这一发现的学术论文中,导师休伊什是第一作者,约瑟琳本人是第二作者。很显然,诺奖委员会采纳了这一排名。


1967年6月的约瑟琳·贝尔。在拍摄这张照片两个月后,她接收到了第一个脉冲星信号。(图源:维基百科)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无缘诺奖,约瑟琳还是继续了她的科学生涯。2018年,她获得“基础物理学特别突破奖”,并将全部230万英镑奖金捐献出来,用以资助包括女性学生在内的弱势物理学学生。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在杨振宁、李政道二位物理学家于1956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猜想后,包括“物理学的良心”泡利在内的很多主流物理学家都受制于守恒思想,认为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也不值得做实验去验证。而吴健雄女士力排众议,以天才般的设计,高超的实验技术,在1957年验证了杨、李二位理论的正确性,并将二位推向了同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领奖台。然而她并没有与杨、李二位一同登上领奖台,时至今日依然令人遗憾。


“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图源:维基百科)


2018年,加拿大女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与两名男性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诺奖百余年历史上,她是第三位女性物理学奖得主。而在她获奖之前,已经有足足54年的时间,没有任何女性获得这一殊荣(玛丽·居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分别于1903年、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1年至2017年间,599名诺贝尔自然科学获奖者中,仅有18位女性。(图源:Nature


不只诺奖如此。根据《自然》的统计,在过去50年间的著名科学奖项获奖者中,女性获奖者只占11.3%;女性在1968年至1977年间获得的奖金金额,只占总金额的5.1%,在2008年至2017年期间也仅仅获得了17.4%的奖金。并且,女性获奖者大多因她们的主张或教学工作获奖,而因研究获奖者相对较少,这表明学术界对女性科研成就的认识仍有偏差。


女性获得的大多是服务型奖项而非研究奖(图源:Nature)


她们被各种奖项遗忘,并不因为“她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也许这些奖项的评选委员会中就鲜有女性,而评委们早已习惯于无视女性。


这就完了?我还没提“生育”

在前文中,我们从研究生入学谈到发表论文,从寻找教职谈到获得诺奖。生为女性,步步艰难,而我们甚至还没有谈到生为女性最为艰难的一关:生育。生育足以毁灭一个普通女性的职业生涯。而这是一名男性从来都不需要考虑的。


谈到生育问题时,很多有经验的女性科学家都谈到“需要寻找帮手”。只有在丈夫、保姆等充分分担生育劳动的前提下,女性科学家才有可能在生育关卡之后保持学术竞争力。但要获得这些帮助,需要经济基础,也需要选择丈夫的高超眼光,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青年女性来说,这些并不容易。


结语

科学殿堂的大门应该向所有人平等地开放。在科学的圣殿里,没有人天生比他人高贵,也不存在“男性天生就比女性适合科学研究”的简单论断。女性同样可以有伟大的思想,灵活的头脑,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决心。她们同样可以做出杰出的科学贡献。我们需要正视她们面临的层层性别阻碍,从而正确地认识她们的能力,准确地评估她们的贡献,以及毫不吝惜地献上掌声与欢呼。


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正视不公、开始改变。


参考资料

[1] Women who win prizes get less money and prestige, Nature Comment

[2] Bibliometrics: Global gender disparities in science, Nature Comment

[3] Two Nobels for women — why so slow? , Nature World View

[4] What the Nobels are — and aren’t — doing to encourage diversity, Nature News

[5] Illuminating Women’s Hidden Contribution to Historical Theoretical Population Genetics, Genetics

[6] Elite male faculty in the life sciences employ fewer wome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7] Science faculty’s subtle gender biases favor male stude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8]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9/02/womens-history-in-science-hidden-footnotes/582472/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salind_Franklin

[1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en-Shiung_Wu

[11]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8/0806/c35421-30211326.html

[12]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526222

[1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celyn_Bell_Burnell


文章头图及封图片来源:pixabay.com


号外!号外!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