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学术造假:这一次,为科技部点赞-深度-知识分子

严惩学术造假:这一次,为科技部点赞

2017/06/16
导读
真心希望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这次能够信守承诺、言出必行,别让吃瓜群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b/72/zsfz1533865623.7530262.jpg

► 6月14日科技部通风会现场


撰文|李晗冰(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李晓明


作为关注科技的媒体人,自己对科技部的“大动作”向来腹诽的居多,但这一次科技部在处置《肿瘤生物学》集中撤销107篇中国论文事件中出手不凡,忍不住手动点赞!

 

首先,态度诚恳。


政策法规司司长贺德方在在6月14日的通风会上说:此次论文集中撤稿事件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尊严,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和力度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他坦陈:我们一直以来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多停留在学术道德与“内部处理”层面,导致学术造假成本过低,“零容忍”没有真正落实,没有对造假等科研不端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


要知道,知耻近乎勇,敢于正视不足、承认错误同样需要勇气,而只有承认错误才能彻底纠正错误。就我的个人经验而言,这么多年来科技部主动认错似乎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


据介绍,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始终坚持眼睛向内,从自身查找原因——这比此前有关部门第一时间“约谈”出版商、对其兴师问罪的做法,要强上一百倍!


其次,查处有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部署彻查方案。科技部、中国科协牵头,与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统一组织开展彻查处理。其中,5月18日,科技部召开部务会,专题研究对撤稿事件的应对处置,要求针对撤稿事件的处理打出系列“组合拳”;6月5日,科技部召开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处理集中撤稿事件,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16个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参加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彻查和处理工作做出部署。


二、逐一彻查。为保证调查工作严谨、有效,科技部、中国科协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彻查处理的工作方案,明确撤稿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为彻查处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彻查要求和处理规则,积极稳妥开展彻查处理工作。


据贺德方介绍,彻查采取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两条线同步进行。行政调查,重点要查清论文署名是否真实、论文是否存在代写代投情况、是否利用撤稿论文获得职称职务晋升等事实情况。学术评议,就是要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发挥作者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重点对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开展评议。


三、统一处理尺度:让造假者不仅“丢脸”,而且“肉疼”。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框架内,共同研究提出了对此次集中撤稿论文作者处理的指导意见,将按照统一尺度,分别处理、有序公布。


据介绍,针对本次撤稿论文撰写、发表、使用等环节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各单位将按照统一尺度进行处理。处理措施包括:取消一定期限内晋升职务职称、承担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的资格;取消正在承担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项目,追回承担任务所使用的项目经费;撤销获得的科技奖励、学术奖励、荣誉称号等荣誉,追回奖金;撤销获得的职务职称;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情节严重的,永久取消其承担科技计划(专项、基金)项目等资格。同时,要记入科研诚信和其他领域信用信息系统,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相比以往,这次的惩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如能落到实处,造假者不仅颜面尽失,而且“心疼肉疼”。


贺德方还透露:针对今后可能出现的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将研究提出更加明确、更加严厉的处理规则,让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人真正付出代价,以坚决遏制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据介绍,核查工作已经展开,相关部门摸清了被撤稿论文的情况,梳理了问题类别,查实了部分违规行为。


与此同时,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还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的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全面排查,暂停了部分涉事论文作者正在承担或申请的科研项目(基金)。


由此可见,这次彻查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真刀真枪。


贺德方表示,彻查结束后,将会把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既查“主犯”,也治“从犯”。


据贺德方介绍,这次除了彻查造假者本人,还将对参与造假的“同谋”采取措施——


对参与学术论文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正会同网信办、工商部门,开展“清网”行动,坚决打击从事论文买卖、论文代写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及相关网站、网店、网络广告。对经查实确实存在代写论文、买卖论文、伪造同行评议等违规行为的相关经营实体和责任人依法依规处理,铲断论文发表“灰色产业链”。


对那些单期发表论文数量过多、学术影响力低、审稿通过率偏高、收费高、审核把关不严格的学术期刊,正在研究学术期刊预警制度,建立预警监测名单,对科研人员在列入预警监测名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及时提醒和警示。对在学术水平不高、影响力低、管理混乱、影响恶劣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


实事求是地讲,上述两项措施打蛇打七寸,也属“历史首次”。


四,标本兼治。


最出乎意料的是,科技部这次明确表示:要以处理此次撤稿事件为切入点,深刻分析导致造假论文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树立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力争从根本上铲除论文造假的土壤,避免此类集中撤稿事件再次发生。


大家对此可能都有印象:每一次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网上都会有这样的议论:论文一刀切的评价体系也难辞其咎,是扭曲的评价体系把许多科技人员“逼上梁山”。


其实,“唯论文论英雄”的弊害,还不止是在很大程度是造假者的“助产士”,而且把我国的科研误导到“为论文而研究”的歧途,催生了大量低水平重复研究,造就了数量巨大的垃圾论文,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为此,改革科技评价体系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都石沉大海。


这次,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贺德方在会上表示,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扭转“唯论文、唯SCI”导向。继续深入推进科研评价制度特别是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改革,要在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程序等关键方面进一步研究提出改革的硬招实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完善有利于一线科研人员深入研究的条件环境,强化以“品德、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引导科研人员所在单位建立更加科学的学术水平评价制度,定期听取科研人员学术报告,对其学术成长轨迹和学术水平进行跟踪、评判,对重要学术成果发表加强审核和学术把关。


备受关注的“临床医生为评职称写论文”一事,在这次通气会上也有了明确回应——


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将选择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医生职称改革试点,调整对临床医生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更加突出业绩、能力和水平。要借鉴国际经验,注重医生在疑难病例研究、培养学生等方面的平时积累,注重患者满意度评价,注重医生参与救援、扶贫和管理等方面的贡献,医德与医术并重,定性和定量结合,推动试点,树立示范,积累经验。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就会明白:为科技部点赞确实不是“捧臭脚”——正如《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掉107篇中国作者论文“创造了历史”一样,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此次对惩戒学术不端的态度之诚恳、认识之深刻、立场之坚定、处理之严厉、措施之到位,恐怕在我国科技史上也是第一次。


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如能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拿出标本兼治的实招、硬招,真正将会“坏事变好事”,并催生中国科技从“论文数数”到“追求真突破、解决真问题”的历史拐点。


惩处学术不端、改革评价体系,“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尽管知易行难,但只要真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


最大的失信,是政府失信。真心希望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这次能够信守承诺、言出必行,别让吃瓜群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