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辞世:最后一位“航天四老”这一辈子-深度-知识分子

任新民辞世:最后一位“航天四老”这一辈子

2017/02/15
导读
2月12日,102岁的任新民因病逝世。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

安徽宁国人,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获得者。50年代起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任新民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撰文 | 黄希、姚天宇

责编 | 邓志英


  


2017年2月12日,102岁的任新民因病逝世。


他是“中国航天四老之一”(另三位是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


航天专家合照,左起:包含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梁守槃、任新民、庄逢甘


自从1956年8月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任新民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任老总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实施。但他自己却说:“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今天,让我们通过时间走廊,一起回顾下这位老总的百年成就。


1956年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留学。来源:学部工作局


1956年,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开始组建我国导弹的专门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钱学森在东北参观重工业时,一个沉稳、且与他经历相似的年轻人让他感觉一见如故,这个人就是任新民。


以后,在组建专业人才团队时,钱学森邀请任新民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应允。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的“航天人生”。



1958年

1957年12月,任新民作为中方代表在苏联P-1近程弹道导弹交接仪式上签字。来源:学部工作局


1958年1月,我国开始了P-2导弹的仿制工作。液体火箭发动机被称为导弹的“心脏”,是其重要关键技术之一。当时担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的任新民和同事们先后克服了材料、工艺、设备及推进剂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终于在1960年下半年获得成功。



1960年


1960年11月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


在中近程导弹的自行设计工作中,任新民担任这一型号的副总设计师,主管发动机研制工作。1960年,苏联撤走了专家,国内经济建设出现了暂时性的困难。他和同事们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终于在1962年1月获得第一台自行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试车成功。


在向尖端技术进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1962年3月21日进行研制的“东风二号”试验遭到了失败。任新民和同事迅速展开紧张的故障分析工作。


经过改进后的“东风二号”于1964年6月29日再次进行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自行研制导弹的技术,迈开了独立研制导弹的步伐。


之后,由任新民全面负责研制工作的“东风三号”研制成功,使中国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完全独立的中程导弹。


任新民与刘少奇讨论弹道导弹发动机的研制情况(1965年5月)


60年代全家福(前排中为任新民的母亲)。来源:学部工作局



1970年


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最后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而运载它的火箭为“长征一号”。任新民担任该型号的总负责人。


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任新民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研制试验的有功人员,被周总理称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东方红一号



1975年


时间走到了1975年。这一年,50岁的任新民被任命为第七工业部副部长,专门负责运载火箭、卫星的研制、发射工作。 


这一年之内他连续组织了3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尤其是组织使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第一次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


1978年,任新民(右1)访问美国休斯卫星公司。来源:学部工作局



1980年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任新民担任发射首区技术总指挥。



1981年


1981年9月20日,上海的“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在任新民主持指导下,首次把我国一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80年代


试验卫星通信工程,是我国80年代初规模最大、涉及部门最多、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它包括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第三级为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系统、地面通信应用五大系统,涉及上千个部门,数万之众。每个系统都有一名著名的航天专家任总设计师,而任新民却是这五个系统的总设计师,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总总师”。


任新民始终坚信中国人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气慨,完全可以用自己研制的火箭发射自己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


在1986年到1990年5年的时间里,任新民相继领导研制和发射成功了5颗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6年


1986年前后,年逾古稀的任新民,又被任命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改进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发射外国卫星工程等5个工程的总设计师。


1988年9月,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获得圆满成功,当天就收到卫星云图照片。


同时,任新民还是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倡导者和主持人。


1986年他被任命为对外商务发射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1990年初春,他坐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合同,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1992年

1999年9月18日,任新民接受江泽民总书记(右)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老骥伏枥,霜重叶红。到了晚年,耄耋之年的任新民仍一如既往,奔波于研究所、工厂和卫星发射中心,在他眷恋的导弹与航天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在两弹一星元勋颁奖大会上,任新民获得了功勋奖章。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讨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问题。经过讨论,会议一致同意,决定要像当年抓“两弹一星”一样,抓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自此工程在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全面开展起来。


这一工程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时,任新民已经是77岁的老人,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研制中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后来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发射他都要亲临现场。


1998年,任新民、虞霜琴夫妇与4个子女合影。来源:学部工作局



2003年

2003年6月30日,任新民在北京某航天研究所调研。来源:学部工作局


2003年10月15日,迈入88岁高龄的任新民,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遨游。当记者再三要求采访他对神舟五号的感想时,他只说了7个字,“好啊好啊非常好。”




2014年


2014年11月,近百岁的任新民因病住进医院。住院期间,任新民还时刻关心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情况。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去医院看望他,并向他汇报新一代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取得的最新进展时,任新民听了非常高兴,他说:“真希望‘长五’早点飞上天啊。”





本视频来自凤凰卫视,该节目生动地记录了任新民曾经的过往。


本文原载微信公号《微航天》,《知识分子》获授权刊载,略有修订。


制版编辑:邓志英 |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